盘点高校那些虐心校规 “虐”我千遍待如初恋
上课交手机,指纹签到,军校式的管理……
早报学堂盘点高校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虐心校规
“虐”我千遍待如初恋
前不久,洛阳理工学院在课堂设置了手机收纳袋,上课不用点名,哪个学生逃课,一目了然,学生的上课率有明显提升。这一招让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自己学校的那些严格新校规,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绝招一个比一个高。
新规一项项地出,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学生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生却总会抱怨,大学自由美好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有人怨,也有人爱。其实,怨的那些人,随着时间推移,又渐渐地会爱。毕竟,大学虽自由,学习不能废。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无手机课堂
虐心指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和你在一起,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是网上颇为流行的一个段子。
自从智能手机普及以来,这个最远的距离也成了大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老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课,学生却低头玩手机。这一现象,并不在少数。
半个月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开始对这一现象说“不”!
“现在的智能手机功能太多,不仅能发短信、接电话,还能听音乐、看电影、玩手机游戏,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电脑’。不少学生简直手不离机,如果不及时引导,大一学生很容易错过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之江学院团委书记王林祥谈及“无手机”课堂的初衷。
之江学院学生会面向全院大一学生发出了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从‘无手机课堂’做起,让良好的学风传遍校园的每个角落”。
“我们采取以班级为单位自愿申请的形式,如果班上每位同学都在‘无手机课堂’承诺书上签名,该班就成为‘无手机课堂’试点班。”王林祥解释。
现在,72个班里已有23个自愿试点无手机课堂。他们的课堂是这样的:课桌左上角,放着统一发放的手机套,学生把手机关闭后放入套中。
半个月里,学生监督员会跟踪试点班的课堂效果。根据回收的任课教师调查表,王林祥发现,“23个试点班级的任课老师们都在‘课堂氛围’一栏中选择‘很好’,有的还自加评语,比如,学生积极活跃了,比如,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多了。”
其实,浙工大之江学院并非孤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多所浙江高校都纷纷试行“无手机课堂”。
王林祥打算再跟踪半个月,等学生渐养成无手机上课的习惯后,再发动一轮倡议。他期待,更多的班级加入“无手机课堂”。
学生:我为新校规点赞
身处无手机课堂的学生,对此,又是怎样的评价?
“刚开始,大家都不情愿。”之江学院酒店管理大一学生房子恒坦言。自由的大学,怎么反倒约束多了?
而且,在房子恒看来,“手机是私人物品,我想怎么用应该是我个人的事,不该由别人掌控。”
不过,半个月下来,他一反之前态度,连说,“我要为这件事点赞。”为什么?“我是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房子恒坦言。
大一第一学期,因为玩手机,近视加深了200度。现在,因为无手机课堂,连带平时都少玩手机了。“这就像玩网游,一段时间不玩,瘾就没了。”他说。
以前,头痛的微积分课上,房子恒必玩手机,各种挂QQ、刷人人网、更新朋友圈。现在,手机关了,只能认真听课,“微积分的成绩上去了。”
戒这个瘾,房子恒花了一周。头一天,“心思都随手机去了,老惦记着有没有人发短信,QQ动态和微信上有多少留言。”下一课,他就冲去开手机。
现在,无手机课堂,彻底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房子恒算过,大学一节课学费就要240元。若是玩手机,240元就这么刷掉。现在,“学费没有白交,对得起爸妈了。”
之江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一女生孔琦英,也经历了这样一段“转折”。“最初,反对声挺大的。现在,都挺支持的。”即便面对那些并不感兴趣的课,她说,“也得认真听,这是对老师的尊重。”
专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规划是关键
之江学院“无手机课堂”,在微博上引起热议。而且,还引来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的围观。对此,他这么评论:
“在当前学生没有良好使用手机习惯的情况下,‘无手机课堂’倡议只是初级治理,只具有有限的象征意义。
在这一基础之上,学校、学生会组织,更应关注对学生的大学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划,比外部要求更管用。只有拥有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才不会只管一时,而会终身有用。
另外,上课的教师,也有责任。为什么上课时,学生一直使用手机?这和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行灌输教育,不引导学生参与,以及老师对课堂教学投入不够,只管把内容讲完,不管学生听不听有关。如果课堂采取交互式、探讨式教学,学生还可能人在心不在吗?
而且,在交互式课堂上,手机也可派上教学的用场,比如学生发微信提问,微信交流讨论等等———利用得好,手机也是学习、讨论的工具。”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