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燃烧弹落在离他两米远的草地上
1952年10月11日,严守纪律、意志坚强的邱少云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
63年后的今天,邱少云的名字依然每天被其生前所在部队叫响。“纪律重于生命”成为这支部队始终坚持的信仰。
英雄已逝,精神永驻。
从嘉陵江畔到西北大漠,来自邱少云家乡和曾服役部队的真情诉说,为我们铸就了一位共和国英雄的雕像。
燃烧液溅到左腿 引燃伪装草
意外是突然发生的。
作为当时邱少云所在部队的文化教员和排长,现已85岁的郭安民谈起邱少云的牺牲经过时老泪纵横,每一个细节依然历历在目:
“敌人一次计划外的巡逻,发现了我们潜伏的战士。” 郭安民回忆说,1952年10月11日,朝鲜战场上500多名志愿军战士在夜色里潜伏在“391高地”下的草丛中,原计划等到第二天下午5:30发起总攻。
巡逻的敌人打乱了原有的计划。为了不暴露目标,指挥员立即命令用炮火轰击,“一个班的敌人全部消灭在半山腰。”
驻在“391高地”的敌人听到炮声,以为山下有小分队在活动,于是在潜伏区上空投下燃烧弹和烟雾弹。
“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大概两米远的草地上。”郭安民回忆说,飞迸的燃烧液溅到了邱少云的左腿上,倾刻之间引燃了伪装草和衣服。
邱少云的身后就是一条小水沟。“他自己肯定明白只要滚动到水沟里,身上的火就会熄灭。但这样做就会暴露目标,500多名战士的生命将会受到威胁,作战计划就会功亏一篑。”谈起邱少云牺牲时的情景,郭安民眼中噙满泪水。
“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眼看着战友被烈火焚烧却不能救他,战士们心中难受得像刀在剜。”
潜伏部队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提前发动进攻,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1个加强连。
子弹手榴弹死死压在身下
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邱少云曾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100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质疑和抹黑英烈的言论。重庆市铜梁县邱少云的家乡有一座邱少云纪念馆,馆藏的一系列史料和铁证可为英雄的事迹正名。
——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焚烧中纹丝不动?
虽然无法考证邱少云被大火、浓烟包围后,是否因浓烟导致窒息、昏迷,也无法得知邱少云牺牲的确切时间,但邱少云纪念馆馆长王成金表示,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从燃烧弹落在邱少云身边,到被烈火包围整个身体的这个时间段,邱少云还活着,并且意识清醒。
“邱少云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强大意志,承受着肉体被焚烧的剧痛。”王成金说,“是因为有严明的纪律观念在支撑着他,直至生命结束。”
——为什么在烈火焚烧之后邱少云身上的弹药没有爆炸?
王成金说,经寻访邱少云生前战友了解到,在战斗结束后,战士们搬动邱少云遗体时,发现子弹、手榴弹被遗体死死压在泥草地上。
“据邱少云战友推测,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特意将子弹、手榴弹压在身下。”王成金说。
——为什么邱少云牺牲后没有留下多少证明材料?
在邱少云纪念馆的主展厅,摆放着一幅邱少云牺牲地的历史照片,一面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为整体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这面碑文是邱少云的战友们在他牺牲之后刻在石碑上的,是邱少云英雄事迹最好的见证。”王成金说,由于当年的条件有限,邱少云牺牲后留下的遗物不多。但是,仅有的棉服烧焦残片、冲锋枪和肥皂盒这些遗物却真实地证明了英雄的存在。
此外,馆内还保存着朝鲜为邱少云颁发的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以及一张用朝鲜语书写的证书,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
“这些都是邱少云英雄事迹的铁证。”王成金说。
邱少云基因深植官兵血脉
走进邱少云生前所在班,最显眼的位置,是一张床铺。被子叠得棱角分明,床单平整干净。在英雄牺牲63年后的今天,邱少云生前所在连依然为他保留着寝具。
这,象征着英雄的精神永远流传。
在这支部队,每逢新兵入伍、学员分配、干部调入,进行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参观邱少云展览馆,学唱的第一首歌就是《邱少云之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邱少云》,聆听的第一堂课就是“当好邱少云传人”。
2010年4月青海玉树的地震救援,邱少云所在部队官兵们忍受着高原反应,连续奋战140多天,搜救受灾群众、挖掘埋压物资、援建帐篷学校、清理地震废墟。同年8月8日凌晨5时,部队从玉树救灾返回营区不到8小时,又接到赴甘肃舟曲执行特大山洪泥石流救援任务。1400余名官兵,立即打起背包、启封车辆,向舟曲进发。
“60多年来,‘严守纪律、顾全整体、自我牺牲’的邱少云精神,一直引领着我们这支部队的一代代官兵。不管时代怎样发展、形势怎样变化、困难多么艰巨,我们将始终传承英雄血脉。”部队长于洋说。(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陈曦 王博 包林涛 赵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