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高新企业遭袭 据称与三无厂合作可生存

18.04.2014  16:37

       手续完备合法、监测数据合格、经营良好的企业被迫关停,无任何手续的小厂却堂而皇之生产,这样的选择性执法目的何在?

       一家曾被当地政府列入招商引资项目的省级重点高新科技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8年后,突然接到了当地环保局的一纸处罚决定,被迫关停。

       一份份录音显示,环保部门相关人员在企业被打砸、被处罚的事件中,存在令人质疑的行为。

       近日,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对此事进行了深入调查。

       企业遭砸反被调查

       2013年10月27日晚,位于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城西村的徐州轻质耐火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徐州龙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下属研发中心,下称徐州耐火)因为网络上出现的“废水排放污染环境”帖子,连续遭到10余人冲击、打砸,导致“厂门、办公用品及门窗损毁,监控设施被砸坏”。

       28日晚,徐州耐火再度遭遇冲击。邳州市公安局出动70余名防暴队员抵达现场,但仍未能有效阻止打砸。据统计,打砸抢给徐州耐火造成“车间、宿舍、监控设施及车辆财产损失20余万元”。

       29日,该公司厂门被渣土封堵。

       事后,徐州耐火法人代表李秀玲认为,是当地环保监察部门和个别村镇领导“指使、纵容了这起打砸事件”。

       李称,28日的打砸开始前,徐州耐火遭到断水、断电,其后,镇政府电话通知该公司门卫撤离。“停电导致监控无法工作,不法分子当晚就连续三次冲入厂区开始打砸。

       此前,邳州市环保局曾对该公司进行监督性监测,数据合格,但拒绝公示监测结果。

       资料显示,占地15亩、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徐州耐火成立于2005年,是邳州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贸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徐州市博士创业计划项目、江苏省发改委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主要产品中有3个已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曾被评为徐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民营企业,并获得多项科技创新和国家级专利。

       打砸事件发生后,邳州市成立了“10·27事件调查组”,由市防暴大队、安全局、环保局、质监局、信访局、邳城镇政府组成,邳州市委常委季伟东担任调查组组长。令人费解的是,调查组调查的重点和目的并非打砸事件,而是“维稳”,打砸案件至今未立案。

       在徐州耐火负责人与环保局监察大队官湖中队队长朱洪里的通话录音中,朱洪里称:“调查组要求各职能部门尽全力调查企业,能作出处罚尽量处罚。

       徐州耐火由此进入漫长的配合调查期,至今未能恢复生产。

       处罚决定被指程序违法

       据徐州耐火反映,在这起恶性打砸事件发生前,朱洪里曾多次到访企业,进行现场监察。

       在数次约谈后,徐州耐火开始卷入一场环环相扣的“环保危机”。

       2013年5月初,一则反映“邳城化工非法排污造就癌症村”的网帖在当地论坛“邳州在线”被大量转发。

       5月中旬,邳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对徐州耐火进行监督性检测。

       6月24日,徐州耐火在未接到行政处罚告知书的前提下,却接到邳州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这份邳环罚告字【2013】第22号的处罚决定书认定,该公司“私设排污口1个,日排放废水约1吨”。

       而公司技术员刘工告诉记者,文中所指的排污口,是徐州耐火锅炉循环冷却水排放口。

       根据2005年12月由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编制的《耐火材料用树脂、摩擦材料用树脂合成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锅炉废水排放量为1500吨。这部分水只有Ca、Mg等离子含量高,并无污染性,可直接排放”。此前,当地环境监测站对所指的“排污口”多次取样监督性检测数据均显示合格。

       徐州耐火方认为,邳州市环保局环境监测大队“约谈”未果,“恼羞成怒,再度对企业作出处罚26万元的决定书,并联手有私人目的的邳城镇政府工作人员,采取违法手段围困企业,最终引发打砸事件。

       据徐州耐火相关人员称,为掩盖下达处罚决定书的程序错误,朱洪里曾于2013年11月2日到该中心财务办公室补做约谈笔录,并将地址、约谈日期做了篡改。

       一份录音显示,朱洪里要求下属把日期改为“2013年10月28日”,并再三强调,其他政府部门约谈的笔录要和他所做的笔录一致。

       和“三无”厂合作才能生存

       实际上,在打砸事件后,朱洪里曾和徐州耐火负责人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谈话。录音显示,这次谈话中,朱洪里称,对企业罚款“只是做做样子”。

       而在另一次谈话中,朱向企业负责人亮了底牌,明确告知:“要想办下去也简单,搬到戴圩(邳州下属镇),去和××公司合作生产。

       据透露,朱所指的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三无”厂。

       徐州耐火在当地发改委、工商、环保部门咨询后得知,该公司只能生产胶合板,并无酚醛树脂立项许可,也无生产许可证,更无环评安评手续。

       为何邳州市环保局要力挺一家“三无”小厂,甚至不惜牺牲一家经营状况良好的省级高新科技企业?思考再三,徐州耐火拒绝了这个要求。

       李秀玲称,该公司已于今年成功开拓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客户,但由于人为操纵的一场环保风暴骤然袭来而停产,因停电库存产品变质,公司损失惨重。

       2014年3月20日,记者在邳州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见到了中队长朱洪里。面对记者的采访,朱拒绝提供监测数据,同时不予回应针对处罚决定程序违法以及个人收受礼金的质疑。

       4月9日,邳州市环保局向记者发来回复称:该企业存在私设排污口、擅增反应釜等问题,环保局对该公司依法进行了处罚,监测数据已在群众见面会上公开,不存在笔录造假等问题。

       对此,徐州耐火负责人也作出回应:有录音证据显示环境监测中队中队长朱洪里知道所谓排污口是前工厂留下的雨水口,并曾建议企业申辩。而企业多次电话以及两次书面申请监测数据公开,环保局均未回复。

       邳州市是地处苏北的省级贫困县,近年来,煤焦化工被视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污染形势日益严峻。在当地炮车工业园区和戴圩化工园区采访期间,记者发现,毗邻居民区的河道里乳白色污水横流,臭气扑鼻。

       据了解,在邳州市,通过审批的仅有戴圩化工园区,而炮车作为城东化工园区并未通过区域大环评,也没有建设配套的污水处理厂。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所有化工项目均不能落户炮车工业园,不能通过环保验收,导致多家引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此前,邳州污染的失控状况曾被排污下游新沂市环保局投诉和多家养殖户起诉。

       “邳州市曾出台多项举措,打造邳州亲商爱商的新形象,但眼下,手续完备合法、监测数据合格、经营良好的企业被迫关停,无任何手续的小厂却堂而皇之生产,这样的选择性执法目的何在?号称招商热土的邳州市何时能兑现投资环境的承诺?”李秀玲对此难以理解。

       实际上,就在记者采访朱洪里的同时,在其所在辖区,一家用塑料瓶加工颗粒的工厂机器轰鸣,十多家胶合板企业的胶水生产车间也正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