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睢铜根据地:七天七夜围困战 四百伪军打白旗

18.06.2015  17:29

  台儿庄战役在1938年4月6日胜利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全部向西撤去;5月19日徐州沦陷,其周边邳县、睢宁、铜山诸县很快也被日军占领。共产党纷纷组织抗日武装,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争。1939年5月7日,八路军南进支队第一梯队在钟辉、李浩然率领下,与特委机关一起南下开辟邳睢铜根据地。第一梯队9日便镇压了古邳镇大地主、商人、维持会长刘缤卿。原睢宁县第七区区长张子秋与日伪勾结,也被我游击队处死。

  1939年6月4日,驻睢宁县城百余名日军为打通睢宁到邳县交通线,分乘多部汽车侵占我根据地中心区古邳镇,驻扎羊山寺。日军因在古邳镇找不到为其办事的人,便从望山乡找个败类魏少弘,但仅在古邳活动3天,就被我游击队丢入井中溺死。9日,日寇纵火烧掉羊山脚下百余间民房,并枪杀6名无辜百姓。老百姓对日军恨之入骨,纷纷起来支持游击队打鬼子。6月20日我游击队在古邳南门外老黄河堰上,伏击由睢宁前来给古邳日军送给养的鬼子兵,除缴获给养外,还打死打伤几十个日伪军。

  我睢宁县独立营副营长夏玉华带人埋伏在古邳庆丰楼附近,待日军巡逻队到楼下时,突然投掷手榴弹,当场炸死日军1名伤2名。6月24日我游击队战士蒋振荣等4人,趁3名日军从羊山据点下来买东西,开枪打死一人。接着陆成早、蒋振荣等14名游击战士又在古邳财神阁附近击毙日军5人。游击队还在羊下山井里投下红颜料,使日本鬼子不敢再喝这口井水。侵占羊山的日军在我抗日军民频繁袭扰打击下,只好于9月10日夹着尾巴逃回睢宁县城。

  我根据地军民欢心鼓舞,抗日热情受到极大鼓舞。但是,日伪军打通睢宁到邳县交通线、分割我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计划始终没有放弃。1943年4月,睢宁城伪军400余人,又卷土重来,占领古邳南10华里的叶场村建立新据点,直逼根据地中心古邳。叶场是个只有18户人家的小村庄。敌人一进入该村,即深挖战壕、高筑圩墙、密布铁丝网,并把四周边的树木、庄稼砍光,坟茔铲平,形成无人区。叶场敌人经常四出抢粮,闹得鸡飞狗跳、人畜不安。老百姓逃难跑反成为家常便饭,对根据地的生产建设与社会安定破坏极大。叶场据点离我的故乡戴楼村只有五六华里,当年我只有14岁,正在庆安集小学上四年级。敌人一“扫荡”,学校便散了伙,我只好跑到老黄河北岸陆庄子外婆家去住,并转到五工头小学上五年级。

  同年8月初,我淮北三分区为粉碎敌人割裂我根据地的阴谋,决定以围点打援的战法,拔掉叶场伪据点。赵汇川司令员指挥三分区主力一部和4000名民兵游击队,于8月12日向叶场伪据点发起猛攻,予敌重创后把据点团团围住。民兵联防队第一个战斗动作就是割断电线、摸掉哨兵,让敌人变成瞎子聋子;同时制造迷魂阵,威慑瓦解敌人。在叶场圩外,由主力一个骑兵班引导,民兵们扛着刀枪棍棒跟进,赶着10多辆用牲口拉着的伪装炮围绕据点转,顿时尘土飞扬,战马嘶鸣,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据点内400多名伪军只使用东圩门外一口水井,敌人特派两个班携两挺机枪守护。我夺井突击队决心毁掉敌活命水源。但要接近水井,必须通过一片开阔地,这是一个难题。突击队召开诸葛亮会,研究夺井方案。决定使用多床用水泡过的棉被,包裹秫杆与麦草,放在拖车上,用人推向水井,立即把事先准备好的多具开膛破肚的腐烂死狗丢进水井。人们把这种拖车叫“土坦克”。结果在行动时敌人虽然打了不少枪,但未动我游击队一根汗毛。大伏天的,死狗生蛆发臭恶心难闻,水井再也不能使用。这一招真够“”的,逼得敌人只好杀马取血,并以马血马尿煮马肉吃维持生命,但马全部杀光又怎能救下几百名伪军的狗命?!

  自从我军包围了叶场据点,便日夜不停在其东、西、北三个方向,同时挖掘三条通向敌圩墙的S型战壕。并使用“土坦克”掩护民兵挖战壕。敌人不时地用枪炮向我射击,但阻挡不住战壕逐渐向前延伸,这令困在据点内的伪军日夜不安。

  我军围困叶场据点后,睢宁县城之敌便在第3天派出一小队日军和两个连的伪军前来增援。我一个主力连设伏于叶场南3华里的韩坝圩堰,利用有利地形,正面阻击敌人;另以数十名游击队员从左翼包抄迂回,造成敌腹背挨打,不支而退。叶场据点内的敌人听到南面密集枪声,便以为援军前来救命,欢呼雀跃,立即冲出据点妄图与援军会师逃命,但被我围城武装狠狠打回据点。第4天,敌伪大队长夏云桥又率一个营的兵力再次增援叶场据点,同样被我军打得落花流水,逃之夭夭。敌前后增援5次均未得逞。被困之敌突围两三次都未成功,据点内一无水二无粮,又不见援兵到来,敌陷入绝望状态,奄奄一息了!这时我游击队又开展强大政治攻势,轮流喊话劝降,又在掩体上摆放馒头、西瓜,号召“要活命就投降”。围困第6天,饿扁肚子的伪兵们已三三两两跑过来投降了。第7天,我军又使用一门土大炮轰击敌圩子,只打两炮便把圩子西北角打塌了。到了这时,被围困之敌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陷入绝境,只好打开圩门,举起白旗向人民投降了!这一仗我军共缴获长短枪417支,机枪3挺,山炮5门。此战的胜利扭转了邳睢铜根据地的战局,显示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强大威力。

  “叶场围困战”的胜利消息传到延安,《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淮北军民胜利进行叶场围困战的报道,称之为“模范战斗”。张震将军在《新四军第四师的战斗历史和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也赞誉“叶场围困战的胜利,成为我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民兵密切配合,实行人民战争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