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拒承家业的富二代 “跑跑”人生终落幕

08.01.2014  12:07

  或许是巧合,1月7日,107岁,邵逸夫今天清晨在香港家中安详辞世,百岁传奇人生画上句号。

  他是影视大亨,“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邵氏影视”。他是慈善大家,遍布中国的“逸夫楼”承载无数人的求学记忆。他更是传奇,百年的付出缔造了载入史册的文化帝国,慷慨的捐赠救济了众生也成就了慈善大家。

  这位众人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他的一生比其麾下公司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邵跑跑”:拒承家业的富二代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的一个富商家庭。其父邵玉轩主营颜料公司“锦泰昌”,在上海滩十分活跃,还同情支持革命活动。1920年他病逝时,康有为、虞洽卿、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等人纷纷为其题辞致哀,影响可见一斑。

  少年时期,邵逸夫就读英文学校上海青年会中学,惯说一口流利英文,这成为他日后下南洋、走香江、闯荡欧美的基础。他的英文名字叫“Run Run”,直译过来就是“跑跑”。坊间揣测,他初出茅庐时被长兄派往新加坡开辟业务,奔走于各大戏院,故取此名。

  不过,邵曾对香江一代词人黄霑解释,“Run Run”乃是音译,来自他的本名“仁楞”,而他更广为人知的名字“逸夫”其实是别号。

  邵逸夫说,由于家族四兄弟投身娱乐产业远非父亲属意,入行之初便改用自起的别号,包括醉翁、邨人、山客及逸夫。

  为什么选“逸夫”?黄霑问;“安安逸逸不就好了。”邵逸夫笑言。

  然而,邵逸夫横贯世纪的一生“懂得捱、能吃苦”,70岁高龄时仍坚持每天工作16个小时,“逸夫”之名并不副实。

   银幕传奇:“邵氏出品,必属佳品

  1958年,邵逸夫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并任总裁。此后近30年间,邵氏共推出电影逾千部——黄梅调影片、功夫片、鬼片、清宫片乃至贺岁片,邵氏把每种类型电影都拍到了极至,《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独臂刀》等都叫好又叫座,并为香港电影商业片格局打下基础。最终,“邵氏出品,必属佳品”这句宣传语也成了影迷对于邵氏电影的至高评价。

  邵氏电影捧红巨星无数,林黛、乐蒂、凌波、郑佩佩、王羽、姜大卫、狄龙、刘家辉……邵氏雄踞香江影坛数十载,仰仗的最重要资源就是这些耀眼明星。在每一个类型片种中都有当家巨星,让邵氏的光辉持久四射。

  1987年邵氏宣布停拍电影,原来的工作人员各寻出路,邹文怀、吴宇森、王晶、刘伟强、程小东、许鞍华等人,都是从邵氏走出来的电影精英,在邵氏所学到的电影经验,让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无穷。

   电视风云:TVB、四大天王与“港姐

  香港无线电视,也就是众所周知的TVB,于1967年成立,邵逸夫是创办公司董事之一。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私人股东身份掌舵TVB,一干就是31年。

  在邵逸夫治下的TVB是真正的“星工场”。1971年开始的无线艺员训练班,不只为电视台,也为整个香港演艺圈输送了大量中坚人才。现在华人娱乐圈呼风唤雨的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和刘嘉玲等巨星,都是训练班走出的名学生。

  而TVB制作的节目尤其是剧集,影响力遍及华人社会,创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光辉岁月。《千王之王》、《上海滩》、《万水千山总是情》、《射雕英雄传》、《我本善良》、《大时代》等经典剧集风靡华人世界,也为香江捧出大批红星。为邵逸夫“钦点”的歌坛“四大天王”品牌,一经塑造,光环至今不衰。

  TVB主办的一年一度选美盛事“香港小姐”,广受关注,也推出了不少明星,如赵雅芝、张曼玉、李嘉欣及袁咏仪等。TVB不仅多年来占据香港收视领先地位,更是香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慈善大家:“熟悉的陌生人

  1973年,邵逸夫基金成立,宗旨是支持促进教育、医疗和艺术事业。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赠达47.5亿元港币,捐建项目总数已达到6013个。

  邵逸夫基金在内地捐建大学、中学、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项目,包括图书馆、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艺术楼、学术交流中心等,遍布全国31个省份。近年来,邵逸夫基金重点支持了中西部大中小学的教育设施建设。每当内地一些省份遭受自然灾害时,也能看到邵逸夫基金的身影。

  2013年9月,邵逸夫基金再次向内地教育事业资助2亿港元,主要用于内地16所大学教学设施的建设,以及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和医学研究中心的兴建。

  2002年,邵逸夫基金还创立了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的邵逸夫奖,表彰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数学科学方面有卓越成就的科学家。

  邵逸夫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中国要强大,教育太重要了。我看到国家教育事业在进步,心里很高兴呀!我的捐款重点在教育,培养人才,做些实际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六叔”仙逝,各界纷致哀思

  邵逸夫在八兄妹中排行第六,因而得到圈内圈外的一声尊称:“六叔”。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第一人。邵老仙逝的消息传出,各界纷致哀思。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对邵逸夫去世表示哀悼,他评论说:邵逸夫爵士是传媒及电影界一代巨子,也是人所共知的慈善家。多年来,邵爵士在香港、内地和世界各地,巨额捐助教育、科研、医护、社会福利服务和文化艺术事业。

  上海是邵氏兄弟早年创办电影公司的起点。虽祖籍宁波,邵逸夫一直情系上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甚至被圈内视为“半个上海人”。

  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邵先生和他家族开办的天一影片公司、邵氏电影公司等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回忆,邵逸夫始终十分支持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海电视节的举办。200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还曾特别举办“邵氏电影回顾展”以为致敬。

  邵逸夫先生的忘年交、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黎瑞刚说,邵老是华人影视娱乐的先驱,他所创办的香港无线电视TVB和邵氏电影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作出了深远的贡献。

  邵逸夫老家宁波市镇海区7日也发出官方唁电,其中写道:“先生一生创造的辉煌业绩,为家乡镇海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是镇海人民永远的骄傲。”(记者韩淼、刘欢、许晓青,参与报道:郑黎、兰熙、孙浩)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