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捐出巨款支持教育与科研

08.01.2014  14:22

1月7日,邵逸夫先生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作为著名电影制作人、慈善家,多年来不断捐助巨款,大力支持教育和科研。

邵逸夫于1975年成立香港邵氏基金,屡屡大额捐赠世界各地的教育、医疗或其他福利事业,总捐款额已超过32亿港元。在2008年,邵逸夫就获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以赞掦他长期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精神,迄今邵逸夫累积向内地捐赠款物达25亿港元。

在1980年代,邵逸夫就已经捐出1.1亿港元为香港中文大学兴建逸夫书院,现时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都有邵逸夫资助的建筑。

1985年依始,邵逸夫在中国大陆持续巨额捐献,尤其是资助办学。现时受惠学校及教育项目近5000个,包括50所大学。内地很多重点高校和中学都有以邵逸夫命名的建筑物。中国科学院在1990年,特地将他们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以示彰表。2005年,他更成为“中华慈善大会”首批“中华慈善奖”得奖者之一。除了捐助大陆的医疗和教育外,邵逸夫亦曾于1985年出资1000万,协助保育敦煌莫高窟壁画。

而邵逸夫的捐献并不局限于香港、台湾、中国大陆及星马一带,邵逸夫设立了奖学金计划,资助亚洲学生攻读欧美大学,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等。在旧金山亦开办了以他首任妻子命名的老人中心。旧金山政府为嘉许他对该地的慈善贡献,在1988年宣布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在1994年,向牛津大学捐赠300万英磅,成立了中国研究所。

为了推动各地的科学研究,邵逸夫在2003年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而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