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乐祥:说唱人生好风光

27.04.2015  15:56

一张鼓,敲响世间百态;一口嗓,唱遍人生冷暖。歌里著文章,谈笑颂古今。

4月12日晚,被誉为都昌鼓书的新“歌王”——西源乡独眼老人邹乐祥受家乡人民的派遣,前往大沙镇官山村祖厅说唱鼓书,悼念本村曾在西源工作过20年的老干部。在大家渴盼的眼神里,只听“”的一声鼓响,左手执板,右手执槌,他神情庄重地用方言打开了一部传奇:“竹板打,简板叮,少叙闲言书正本,今天不把旁的说,说的是西源老干部,他叫张化扬……

据了解,邹乐祥出身贫寒,四岁那年,一场高烧夺去了他的一只眼睛。14岁时,便辍学学习鼓书,养家糊口。但对于邹乐祥来说,鼓书不仅仅是他的谋生工具,更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打小开始,听鼓书艺人讲故事,就是他最开心的日子:“小时候喜欢看连环画,看得自己上瘾了,就钻到鼓书了,家里很穷,从父母那里偷钱去买书。一本连环画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个评书。

因为家里没有钱,邹乐祥请不到鼓书师傅来教自己,他只能"偷师"。每当村里请了鼓书艺人来说书,他都会去听,然后默默地记下鼓点和节奏。吃饭的时候,邹乐祥就用筷子敲着碗,模仿着艺人们的表演。看着他如此沉迷于鼓书,妈妈省吃俭用地为他买了一个皮鼓。他并不满足于说书艺人口中的那些翻来覆去的重复故事,而是细心地观察着生活,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故事:“没有人指点,没有拜过师,我本人很细心,不论到什么地方不骄傲,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场面,只要听到了别人的话,我就会记在心里。

邹乐祥观察着身边的故事,并尝试着将它们用鼓书的方式演绎出来。他在村里一户人家搬新房的喜庆时候,向大家宣布,自己正式成为了一名鼓书艺人。从那天起,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便常常看到一个年轻人,提着马灯,翻山越岭,边走边唱:“提一个马灯,远的地方,十多里路的。我就边唱边走啊,越唱越有名啊。”就这样,邹乐祥唱的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名气,他开始去更多更远的村庄唱鼓书。无论多晚多远,刮风下雨,他从不退却,哪里有想听鼓书的村民,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表演是从晚饭后开始的,邹乐祥搬来椅子,在腰上挂上扬声器,喝上一口自家炒的润嗓茶,拿出鼓和牙板就开始唱。和其他鼓书艺人不同,邹乐祥的表演没有台本,唱之前他会先问大家想听什么,便开始即兴发挥。邹乐祥唱鼓书用的是本地方言,唱得是家长里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被他抑扬顿挫地唱诵出来,时不时地引得观众发出阵阵笑声。

自从获得了2013年首届“都昌鼓书”大赛冠军,邹乐祥就比以前还要忙碌。一年365天,他的手机就没停过,接连不断地有人邀请他去表演。一入夜,邹乐祥就会背着他靠比赛赢来的皮鼓,拿着牙板,走村串户地去演出。表演时,艺人边说边唱,以唱为主,有固定的鼓词,但邹乐祥并不拘泥于现成的本子,表演时灵活性很大,常常加入自己的创作,重视现场发挥。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晚上唱得多晚,他都坚持不在当地过夜。有时候天气不好,他甚至会冒着雷电的危险,口里叼着手电筒,骑着车穿越山林,连夜赶回家。为什么邹乐祥要这样做呢?原来听鼓书表演的乡亲们都很热情,每次他到一村子里,大家都会拿出美酒和鸡蛋来招待他。但他并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所以表演结束后,他就会立即回家。邹乐祥说,无论多大困难,鼓书是他绝对不会放弃的坚持:“不论远近,不论春冬四季,不论天晴下雨,有时间都去。无论什么时候,讲鼓书啊,永远都不会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