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原打算来青岛避暑写作因为贪玩,一个字也没写

17.05.2014  09:16

  核心提示:第二天汪静之再去探望,却见王映霞一脸的兴奋和幸福,对他大谈戴笠的花园洋房是如何富丽堂皇如何漂亮,流露出非常羡慕向往的神情,汪静之马上悟到她夜不归宿的原因了,也联想到她为什么要在郁达夫外出时去打胎。

  本文摘自:《城市信报》2014年5月15日A16版,作者:黄默,原题为:《郁达夫原打算来青避暑写作因为贪玩,一个字也没写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又是一名反法西斯战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他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到他与王映霞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甚至于他的死因之谜至今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这位多情才子短暂的49年人生中,他仅来过一次青岛,虽然只居住了一个月,却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今天的《发现青岛》就让我们来了解郁达夫的一生以及他与青岛的故事。

  在青岛一个字也没写

  “香港没有她的复杂,广州不及她的洁净,上海比她欠清静,烟台比她更渺小。刘公岛我虽则还没有到过,但推想起来,总也不能够和青岛的整齐华美相比的。”这便是郁达夫对青岛的第一印象,他毫不吝啬地将青岛比作一位大家闺秀、一位在热情中隐藏着身份的南欧美妇人,但也明确提出了青岛的缺点——让他无心读书创作。

  1934年,郁达夫已经定居杭州,这一年的夏天杭州城内炎热酷暑。为避暑热,郁达夫应友人汪静之、卢叔桓之函邀,偕妻子王映霞、儿子郁飞于7月6日离开了杭州,乘轮船北上到青岛避暑。据岛城文史专家鲁海介绍,郁达夫此前曾几次乘船路过青岛,但只是“在船楼上看着她的绿树与红楼”,深以未能登陆而遗憾,这一次他的愿望实现了。

  “带青带绿的颜色,对于视觉,大约是特别健全;尤其是深蓝,海天的深蓝,看了使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一种愉快。可是单调的色彩,只是一色的色彩,广大无边地包在你的左右四周,若一点儿变化也没有,成日成夜地与你相对,日久了当然是也要生厌的;青岛的好处就在这里,第一,就在她的可以使你换一换口味,第二,到了她的怀里,去摸索起来,却也并不单调,所以在暑热的时候,去住一两个月,恰正合适。”郁达夫在《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一文中,用了一半的篇幅来描写青岛,可见他对这座城市的喜爱。来到青岛的第一夜,他们暂宿于在市立中学教书的友人卢叔桓的住所,第二天便租了广西路上一位姓骆的杭州同乡的客房,也就是著名的马克西姆大楼,直住到一个月后离开。

  此后的几天,郁达夫一家在友人的陪同下,登上信号山看了青岛的全景,又到贮水山远眺,还同房东夫妇一起去了当时著名的四方公园,又去参观了大港和四方的隆兴纱厂。这些都被郁达夫记录在了他的《避暑地日记》中。听闻大师来青,青岛《正报》最先刊登了《欢迎郁达夫》的报道,此后青岛的《民国日报》《正报》《兴华报》等从社长到编辑几次来访,并宴请郁达夫。紧接着就是仰慕他的大学生们,国立山东大学的师生们几次来访,还请他去学校做了演讲。郁达夫的老朋友、曾在国立青岛大学担任校长的杨振声,这年夏天也回到青岛避暑,两人几次相互拜访、结伴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