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郑和下南洋 史学家认为浏河镇是起锚地

10.10.2014  14:09

  600多年前,郑和驾驶着宝船,带着丝绸、瓷器和茶叶,浩浩荡荡地向着太平洋出发,开辟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史学家认为,位于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的刘家港就是郑和当年下南洋时的起锚地。

  10月8日,一个晴朗的好天气,记者沿着镇上小路,前往郑和纪念馆。刚进纪念馆,便在门口见到一座象征着开拓精神的“锚泊瀛涯”石像,群礁托起一只巨大的铁锚,锚上悬挂着罗盘。纪念馆大厅里,花岗石平台上安放着一座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坐像,他的目光深邃,神情肃穆威武,来往的游人纷纷驻足合影留念。

  陈列馆内的郑和航海图显示,郑和曾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地的30余个国家,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开辟了21条远洋航线,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随行的太仓市浏河镇文联文学协会会长王更红说:“直到今天,郑和开放的民族胸襟和‘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依然激励着太仓人奋发向前。”如今的太仓,被称为田园都市,不仅有着旖旎的田园风光,更有着沿海城市的包容开放精神。

  “这大概就是郑和留下的精神遗产。”王更红说,开放的太仓,成为外资企业竞相投资的高地,这里有着被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的中国首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称号,200多家德国企业进驻,德国人和当地人和谐共处。这个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前沿城市,多年来,综合经济实力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

  王更红执意要带记者到古刘家港去看看。古刘家港在浏河镇东部,是浏河与长江的交汇处。极目远眺,几艘驳船在洒着金光的江面上缓慢前行,另一些船只则停靠在浏河闸内。左岸汇入长江的河流是新中国成立后疏浚的新浏河;而堤岸右边的老浏河,就是郑和船队曾经开拔的地方。

  记者站在堤岸上,远处的江水翻卷着浪花,仿佛还能望得到那时“旌旗飘扬、千帆待发”的盛况。

  609年过去了,这里依然货船如织,它们将沿着当时海上丝路航线驶向国内外。离古刘家港码头不远,是一个新的港口太仓港。

  据当地人介绍,太仓港也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集装箱干线港和江苏第一外贸大港,在对外开放的海上贸易平台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太仓港已建成码头泊位72个,集装箱航线总数已达122条。“‘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将为太仓新的开发开放带来机遇。600多年后,太仓人将在郑和精神的鼓舞下,拥抱新的海上丝绸之路。”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