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祥:热议日本侵华历史的冷思考

08.07.2014  12:24

  中央档案馆从馆藏档案中选取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档案,从3日起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全文公布。(7月4日新华网)

  “七七事变”77周年之际,安倍政府在内阁中通过解禁集体自卫权决议案,中方则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档案。迥然不同的态度,必将引起民众的热议。中方客观理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思考。

  近年来,日本挑衅行为不断。从参拜靖国神社、到钓鱼岛领土争议,再到解禁集体自卫权。如此行为,我们可以视为安倍政府跳梁小丑般的自我安慰。63%的受访者反对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可以初判多数日本民众对历史还是持以负责任的态度。

  同是二战的战败国,同样面对历史的拷问,1970年12年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跪,赢得了国际社会对德国的谅解和尊重,换来了德国的腾飞。

  面对德国的榜样力量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安倍政府似乎变本加厉。而中方还是保持强大的理智,又用客观的事实发出对日本的警告。

  这一举措,相对于抗日游行、抵制日货、主战派的义愤填膺,确实显得有些保守。日本侵华铁证如山,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民理应牢记这段历史。但是,激进式的爱国是不足取的。

  事实上,这一举措表现出的发展思维和底线思维,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好好去思考的。公布45名日本战犯的亲笔供词档案,客观理性,也不失为对日本的严正警告。客观事实面前,流漏出莫大的自信和震慑力。记得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行迹,中方审判45名日本战犯时,理性大于感性,没有将其判处死刑。而这些战犯归国后,大多数却成为了中日友好的推动者和捍卫者。这是中方正义审判和博大胸襟的结果。

  如今,日本挑衅不断。包括解禁集体自卫权,这只是安倍政府的行为,63%民众的反对声反映出日本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对历史的敬畏。带着发展的眼光重看安倍行为,也许唯有中方暂时的克制,才能换得两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对待日本,要区别安倍政府和民众的呼声,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看安倍政府的一意孤行。当然,面对国家的利益,中方也是有底线的。这种发展的思维和底线的思维,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践行了和平共处的诺言,势必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纪念“七七事件”77周年之际,我们要牢记历史,但也需克制情绪,带着发展思维和底线思维,用正当行为释放爱国热情,去实际行动谱写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