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端:中秋节,别让月饼勾搭“歪风”

26.08.2015  01:00

  尽管离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月饼“广告战”却悄然打响。记者发现,一家老字号月饼广告赫然出现在北京电视台重要时段,另一家老字号也做好了9月初在公交车身和楼宇电梯亮相的准备,一些高档酒店甚至在大厅显要位置展出实物,而网络上的各类月饼信息更是层出不穷。(8月2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中秋未到,关于月饼的“广告战”又悄然打响,商家为了给顾客撑足“面子”,显示“高贵”,可谓是费尽心机,有的月饼在包装上突出“至尊”、“极品”等字样,以显档次之高;有的则强调“皇家”、“御品”、“官礼”,以示身份之“”,有了精美的外观包装,一些月饼价格甚至高达3600元。如此“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定位”,令人刮目相看。

  其实,豪华的“高价月饼”充斥人们的眼球不足为奇。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老百姓,只要自掏腰包,其实也无可厚非,“我的地盘我做主”,用自己的钱促进“月饼经济”的走俏更应该支持。但畸高价格的包装,这样的“套餐”似乎更让人浮想联翩,高价月饼卖给了谁?谁会吃?让谁受益?“御品”、“皇家”凡此种种“高大上”的月饼,会有多少追求奢靡、攀附特权的影子在里面,这跟历史上的封建社会专权、权贵思想不无关系,显然也与我们当前的主流价值观是背道而驰的。

  事实上,中秋佳节本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月饼也仅仅是表达亲情的一种传统食品。月饼本无辜,但一些人却费尽心思拿“月饼”大搞“钱来钱往”、“权来权往”的人情往来,原本清香的月饼早就散发着不可告人的铜臭味,所谓的“高端”豪华月饼夹杂着包括天梭手表、万宝龙金笔以及“高尔夫练习套装”,与中秋节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虽然月饼还是原来的味道,但显然裹挟了更多的“腐败馅”,成为搞不正之风的媒介和掮客。

  俗话说,“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高大上”月饼的神秘外衣下是包着“腐败馅”的诱饵,钩住的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毁掉的是一个领导干部的美好前途。

  中央“六项禁令”规定:“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单位内部一律不准用公款送礼、宴请。严禁违反规定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在禁令面前,虽然公款送礼有所收敛,但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剥下月饼风光的“壳子”,“天价月饼”具有的隐蔽性和巨大的价值在市场受欢迎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但是,犹如其他的贵重礼品一样,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这样的高价月饼,“天价月饼”一旦市场化,必然滋生腐败,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是强化宗族亲戚乃至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的最好契机,笔者认为,中秋节,别让月饼勾搭上“歪风”,更不该让天价月饼“得宠”。我们也看到,在正风肃纪的当下,送礼手法也在不断变化,但贪腐本质却始终未变。纪检监察部门要睁大眼睛,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畅通信访举报渠道,严肃查处违规公款购买月饼等节礼的行为,既要查清“高价月饼”的流向,斩断黑色利益链,狠刹送礼之风,更要扎紧权力的笼子,铲除滋生贪腐的土壤,坚决防止“四风”反弹。

  因此,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转变已经形成的固化思想,从思想上认识奢靡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主动向奢靡之风说不,把事业看重一点、把得失看淡一点、把欲望减少一点,时刻敲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暮鼓晨钟,阻击欲望、识破危害,上行下效。另一方面,要坚持对“隐形送礼”的“零容忍”,加大打击力度,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严肃惩处,不留情面,不开口子。对“隐蔽”腐败新动向,各级纪检部门要循踪觅迹、刨根问底,严厉打击,一经发现,绝不手软,真正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