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官员打猎”的枪是哪来的?

01.12.2014  11:59

  近日,福建武平县一名官员打猎时,误将一村民当做野猪击中致死。被误杀的村民名李其昌。武平县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11月27日上午,其中一名嫌疑人吴某标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供述了11月23日与城厢镇党委副书记修启开一起上山打猎时,将李某昌当成野猪击中致死的事实。目前已经被刑事拘留。(12月1日《河南商报》)

  那边枪声刚落,这边枪声再起。“官员打猎”都有着相同的路径:非法持有枪支,非法猎杀动物,误将村民当动物。这种现象的多发,暴露了很多问题。尽管这些人都受到了法律制裁,但是,如果不堵上漏洞的话,枪声依然会此起彼伏。面对这一切,我们不得不发问:“官员打猎”的大片放到了第几集?

  “官员打猎”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古代的时候,皇亲国戚都有围猎的习惯。在兴师动众中,在热火朝天里,枪法、箭法一起上阵。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古时候的打猎那是法律所允许的。别说是官员了,就是老百姓也可以去打猎。眼下则不同了,打猎是被禁止的。为什么禁止老百姓的事情,官员们却能把一把把非法猎枪扛得优哉游哉?

  2008年,新疆塔城市官员打猎造成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涉案官员有5人;2013年,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一对单位的父子父子双双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原因是把村民唐某当成野猪打死;2014年11月9日,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高湖镇羊角村,一女性村民在山上捡茶籽时遭枪击死亡,肇事者是公务员。

  解放初期这样的事情也很多,但是那个时候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法律不够健全,另一方面是建国初期很多事情还没有理顺。而眼下这个法治时代里,官员肩头的猎枪的问题则是不可以原谅的。有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一者,猎枪是哪儿来的?按照目前的规定,猎枪就是管制危险品。对于这一点官员不会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肩头却能扛着猎枪四处游荡?这需要关注的是猎枪的来源。这表明,公安机关对于管制危险品的监管是缺失的。正如当地有关部门说的一样:这里村民有打猎的习惯。不准打猎,为何打猎还成了习惯?

  二者,时间是哪儿来的?这起猎枪伤人事件发生的事件是11月27日,这一天正是工作日。一个镇里的党委副书记按照基层的说法应该是“日理万机”。就在前段时间,一些媒体还在讨论基层公务员很辛苦的事情,说工资需要提高。请问,工作日理万机的基层官员,为啥有时间在“日理万机”的工作日去打猎?

  三者,朋友是哪儿来的?每一起“官员打猎”新闻事件的官员身后,都有着一批朋友的身影。很多官员都是被朋友带着去打猎的。当然,这起事件中的“朋友”,有关部门的说法是“只是普通农民”。对于这一点笔者是有质疑的,如果仅仅是普通农民,党委副书记会和他交朋友?即使身份是农民也不会是普通的农民。事实上能够叫上官员去打猎的人,非富即贵。这牵涉的是如何约束官员的朋友圈?

  如果不堵上监管的漏洞,枪声就不会绝迹。查处一个人容易,就怕还会有人走在“官员打猎”的路上。试问:“官员打猎”的电视剧放到了第几集?何时才能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