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患者人间蒸发,监管成了空气?

14.05.2014  10:55

  53岁的合肥市民刘业清因为肩周炎去一家骨科诊所治疗,岂料他踏进诊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5月12日晚,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经过调查发现,刘业清在该诊所内离奇失踪,而后发生的事情更令人震惊:当警方发现刘业清时,他早已被主治医生李某某埋尸荒野。目前,李某某涉嫌重大医疗事故罪被合肥警方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调查当中。(5月13日《人民网》)

  到街头诊所看个病,竟然有去无回。这样的事情虽然仅仅是个例,没有普遍的意义,也还不至于让患者谈医色变。但是,这样的悲剧却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这里面照射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街头诊所也是服务民众的一种形式,更是目前公共医疗不足的一个有效补充。而且正是因为这种小型化的医疗服务机构可以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才使得我们的政策也在逐渐的改变之中。上至高层,下至基层,都在考虑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机构,大力发展私人诊所这样的事物。这说明,在我们人口众多的社会现实面前,这样的小型医疗机构是破解目前就医难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一方面,这样的地方百姓看病会方便些,会便宜些。另一方面,这样的机构可以有效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

  正是因为街头私人诊所已经成为我们医疗卫生事业规划的一张蓝图,这起事件才更加值得关注。

  患者人间蒸发的背后,实际上是卫生监管成了空气的原因所在。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私人诊所的技术问题。要知道的是,这可是一个专门的骨科。什么是专科,自然就是在这方面技术是有保障的,专门看骨科的医生,能将一位肩周炎患者看死,这样的医疗技术能开私人诊所吗?如果这家专科是手续齐全的,这牵涉的就是准入门槛的问题。如果是没有手续的,监管也有着不小的责任。而事实上,就是手续齐全的私人诊所,问题也是多发的,很多问题的发生原本是不应该发生的。正如这个肩周炎患者一样,这样的疾病原本就没有生命危险,何以却发生了医疗事故呢?今后我们还会大力度推广私人诊所,我们需要提高私人诊所从业人员技术的门槛,小诊所需要“大医生”。

  其次需要关注的是私人诊所的医德品行。医者父母心,这是老祖宗对医生的定义。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鉴于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事业离不开这些遍布街头巷尾的私人诊所,就需要对从业人员的医德和品行进行“考核”。对于有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在审批环节上也需要像征兵一样,来次“政治审查”,对他们是否有暴力倾向,是否有精神病史,是否有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员,不仅仅技术是好样的,品行更应该是好样的。

  私人诊所已经进入了未来的医疗事业一揽子计划,这警示我们对于私人诊所的监管需要全面而深入。而事实上,私人诊所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似乎已经成了法外之地,乱用药、骗患者的事情屡屡发生。这需要我们制定一套完善的制度来填补漏洞。

  患者人间离奇蒸发,医卫监管成了一股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