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安:强攻产业 决战工业 担当江西发展首位使命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南昌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部分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省会城市处于第一方阵,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南昌市提出,走产业强市之路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必由之路。新的一年,南昌如何在全省发展保首位,在中部崛起中争进位,在全国区域竞争中不掉队,实现“弯道超车”。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市长郭安接受了新华网专访。
主持人: 郭市长您好,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南昌作为江西的省会城市,开局如何,效果怎样,您可以为广大网友简要介绍一下吗?
郭安: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刚刚过去的2016年,南昌市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同全国“稳中求进”的总态势一样,取得了“稳中向好”的成效。
量质齐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主要指标增速大部分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国省会城市处于第一方阵,在中部省会城市位居前列,其中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4项指标占全省比重进一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分别达到86.5%、79.2%,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10.8个百分点。
“三谷”引领,产业升级迈出新步伐。“南昌光谷”方面,围绕硅衬底LED这一核心技术不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一批产业龙头和上下游企业迅速向南昌聚集,国内最完善的LED产业链已现雏形,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7.85亿元,同比增长50.1%,是我市增长最快的产业,到2020年,光电产业有望超1000亿元,其中LED产业达到500亿元。“南昌慧谷”方面,VR产业基地创新孵化中心正式启用, 5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已有40余家企业入驻办公,百亿“中科心客众创基金”正式启动,中航长江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获赞“创意无限、市场无限”。此外,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如期推进,滕王阁被列入创建5A级旅游景区预备名单。“南昌绿谷”“两区一廊”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全面启动溪霞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南昌菜园斐然生态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路子。
先行先试,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全国“双创”示范、全国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1+4”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试点、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改革试验加快推进,南昌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江新区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天下英雄城南昌,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放包容的情怀,接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洪都工匠精神,优化发展体制机制,激活财富创造源泉,在全国各地争相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大格局中站稳南昌应有方位。
建管并重,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南昌大都市区规划全面实施,揽山入城战略扎实推进,城市快速路网、新西外环线规划建设、地铁2号线3号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停车场三年攻坚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加快。“美丽南昌·幸福家园”三年环境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三年全覆盖行动全面铺开,天下英雄城更加多姿多彩。
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2016年我们尽财力之所能,深入实施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性住房、城乡社区事务等政策性民生工程,以及28类510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主持人: 郭市长,我们注意到,在前段时间,南昌市召开了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全市、全省都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召开这样一次大会,南昌市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又提出了什么目标,可以和我们谈谈吗?
郭安: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实力和地位的基础。产业强市之路,是南昌担当省会首位使命、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的必由之路。尽管这些年南昌市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发展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但总的说来,南昌产业不强尤其是工业偏弱的局面还未根本扭转,与国内发达城市乃至与中部省会城市相比,我市工业仍然存在体量不大、龙头不强、创新不优等诸多短板。可以说,南昌发展进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根源就在于产业不强、工业偏弱。就在上个月26日,我市召开全市产业发展推进大会,对全市产业发展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一核两重”的发展战略,强化了“强攻产业、决战工业”的理念思路。
我们通过充分酝酿、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科学决策,制定了“工业四年倍增、服务业‘十三五’倍增、农业四年提质增效、招商引资四年倍增”四个行动计划,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工业方面,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增,总量达到116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超过2200户;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食品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2000亿元,信息技术产业突破1300亿元,生物医药、金属材料、纺织服装、机电制造四大产业均突破1000亿元,航空装备产业突破500亿元。
服务业方面,到2020年增加值实现“十三五”期间倍增,达到3300亿元,区域性现代金融、交通物流、创新创意、综合消费、总部营运五大中心基本成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48%。
现代农业方面,到2020年,建成全省示范、中部一流、国内领先的南昌绿谷,培育年产值超3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10家,市级以上农业企业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基本实现全市农业现代化。
招商引资方面,到2020年,招商引资总量达2700亿元,累计引进重大产业项目1500个。
总之,我们将通过四个行动计划的实施,从强攻产业上追赶,从决战工业上突破,努力实现南昌在全省发展保首位,在中部崛起中争进位,在全国区域竞争中不掉队。这就是我们的基本考虑。
主持人: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南昌市作为省会城市,在这方面提出了什么目标和任务?
郭安: 中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省里提出2018年率先在全国实现全面小康。南昌也提出了2017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脱贫、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小康“两个率先”的工作目标。2016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20158户、46509人减少到9960户、23886人,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了0.95%。
当然,南昌作为省会城市,不仅要在全省率先实现脱贫目标,而且脱贫标准还应高于全省;不仅要确保通过中央、省里的验收,而且还要成为全省的示范。为此,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三高”。
一是兜底扶贫高质量。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贫困户脱贫要求,对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做到应兜尽兜、兜住兜牢,确保民政低保全覆盖、医保救助全覆盖、安居全覆盖、光伏扶贫全覆盖。比如,今年,我们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了再走访再确认、精准管理动态管理,对符合条件但还没有享受低保政策的,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全部纳入低保帮扶对象,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年3720元提高到4140元,实现保障兜底全覆盖。
二是脱贫退出高标准。我们按照省里贫困村退出的八项标准,进一步调整提高了全市扶贫村的退出指标。在贫困户收入方面,我们将脱贫标准从3335元提高到4000元以上;在入户道路硬化和水冲卫生厕所方面,我们将完成率75%和65%分别提高到90%和80%。同时,在验收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要求高、程序严,坚决防止贫困村“被摘帽”、贫困户“被脱贫”的现象发生。
三是督查考核高要求。我们以苛刻的标准抓考核,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包括市四套班子成员在内的所有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随机电话询问精准扶贫“政策卡、明白卡、连心卡”的内容,抽查数量将达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50%以上,对电话抽查结果总分低于80分的,将给予单位及个人通报批评,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倒逼挂点帮扶干部多下基层勤扶贫、多访对象扶真贫、多想办法真扶贫。以严格的手段抓督查,组建了4个脱贫攻坚督查组,专门针对扶贫对象准不准、数据全不全、措施实不实、力量强不强、资金使用准不准以及脱贫成效真不真的问题,对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进行全面督查,对督查中发现问题不迅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对单位或个人启动问责程序。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和生态保护相关的两个词,一个是“蓝天保卫战”,一个是 “河长制”。那么,我们南昌在实施“河长制”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成就?
郭安: 水是生命之源。保护生态,首先要保护水资源。我们连续4年开展了“清流”行动,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水资源清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安全。
2015年10月,也专门出台了《关于实施河湖管理“河湖长制”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给全市每条河、每个湖都任命了河湖长,河湖长们把河湖像街道、广场一样进行管理,小到扔垃圾,大到被污染,一旦发现问题,都能找得到负责人,河湖长们可以直接协调相关部门处理。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河长主治、源头重治、系统共治、工程整治、依法严治、群防群治体制机制,主要河湖库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在做法和成效方面,我主要说两点。一是组织领导网络严密。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河湖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河湖长制工作体系,落实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河湖管护责任制,实现实时、全方位、多层级系统管理,把河湖、水库管护责任细化到乡镇、街道、村组和自然人,将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落到实处。全市落实市级河长22名、县级河长89名、乡级河长136名、村级河长555名、巡查专管员622名、保洁员669名。县乡还拓展构建了水库长制工作网络体系。二是问题整治扎实到位。河湖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水生态安全问题,围绕这一核心,南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实行市级每月巡查一次、县(区)每旬巡查一次、乡镇(街办)每周巡查一次、村组每日巡查一次,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追踪等工作信息化、一体化,上至总河长,下到每一个巡查员,都能够实时掌握情况、下达指令、接受任务、报告进展,实现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及时反馈,确保全面整治、一抓到底。一年来,我们先后启动了对乌沙河、抚河故道、玉带河、雄溪河等4条水系和青山湖、艾溪湖、大象湖(包括象湖、梅湖、南象湖)、瑶湖、黄家湖、军山湖等6座湖泊等“四河六湖”的“河湖长制”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试点“1351055”工程,加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对水生态造成的污染治理,开展农村畜禽养殖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搬迁的畜禽养殖面积达多达267万平方米。
当然,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只是南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南昌深入实施“蓝天、清流、净土”行动,2016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优良率为86.9%,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赣江、抚河1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与此同时,我们还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重点实施市容环境整治工程、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城市文明提升工程,通过三年攻坚,实现南昌城“干净整齐、畅通有序、文明友善、和谐宜居”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综合整治的深入实施,南昌的交通将更通畅、南昌的城市面貌将得到极大改观、南昌城市的文明程度也会加快提升,一个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南昌样板”将会呈现在大家眼前!
在这里,我也邀请广大网友、朋友们到南昌来走走看看,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对于我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批评指正,帮助我们把南昌建设得更加美好。(吴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