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冉:如何看待百万考生弃考留学?

12.06.2014  11:31

  从全国来看,近5年,高考弃考率约为10%。放弃高考走出国门成主因。按此比例计算,2014高考弃考人数约百万,重点高中的学生已成为弃考出走的主力,很多学生在高考前就已拿到多所国外名校的通知书。

  2014我国高考弃考人数约百万,这一数字着实不少。在弃考的考生中,因出国留学弃考的占了大多数。这看起来,貌似是个好事。国外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师资、硬件设备方面,都要大大优于我国。这些学生在国外接受良好的教育,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对于提升我国的人才层次和科研水平都具有可预见的重要意义。

  然而,这些出国留学的考生,能够归国的又有几成?其次,这些出国留学的考生能够在国外学到真才实学的又有几何?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众所周之,国外对于人才的待遇远胜于中国,这也是不少海外留学的华夏儿女不愿回国的原因之一。在此,我们不必责怪他们缺乏奉献精神。毕竟,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的追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他们不仅需要基本的物质需要,更需要满足尊重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哪里能够更好的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他们就愿意留在哪里,这点,我们不必过多责备。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不少海外留学机构,抓住了中国人喜欢出国镀金的巨大商机,各种海外高校对于中国留学生可谓是趋之若鹜。在此番情势之下,不少海外留学生要么是富二代,要么就是官二代,他们这些所谓的富家子弟,官宦儿女,打小就娇生惯养,到了海外,又能学得了多少真才实学。

  当然,我们不排除某些依靠自己勤奋努力和真才实学,搏到了海外大学奖学金,靠自己真本事走出去的人,对于这类人群,我们当然是要鼓励加褒奖加上无上的敬仰崇拜。

  但是,有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教育者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者,他们有着选择接受何种教育的自由。为何有相当比例的考生不愿意接受国内高等教育而去接受国外的高等教育?

  对于理性的受教育者来说,他们自然要选择最有助于提升他们自身实力与价值的教育产品。据此分析,百万考生弃考的现象,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走下了精英教育之神坛,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相比西方,着实令人堪忧。

  放眼看来,我国高等教育教育的主流,是普通高等院校,而今,正是这些普通高等院校却沦为了高等教育的“夹心层”。在就业上,上难比“985”,“211”类院校,下难堪职业技术院校。提高普通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才是当前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矛盾之所在。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史,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各种优秀的教育理念、教育文化灿若星河。世界上最早有关教育的专业论著就诞生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记》,其中不少教育理念,譬如“教学相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理念,深刻影响着后世乃至当代的教育学家。

  要有效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土生土长的人才,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并吸取借鉴西方有益的现代教育成果,以人类共同的知识体系来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早已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天子骄子,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在人才择业自主性增强,人才去向多元化的时代,作为广大大学生来说,适时转变自身的就业观念,也愈加显得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