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冉:教育弱势折射人生观裂痕

22.05.2014  14:25

  “三千块钱想请一个技术工开玩笑,找一个大学生还差不多”。近日,这样一则段子在互联网上“火了”。在为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境遇鸣不平之余,更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大学教育。(5月19日人民网)

  “三千块钱想请一个技术工开玩笑,找一个大学生还差不多”,这样的一句玩笑话,不知道诸位大学生听到之后是淡淡一笑,还是若有所思。作为一个过来人,笔者看到这句话时,心灵被深深的刺痛了。

  想当年,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之初,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今呢,随着大学生满天飞,研究生也不是稀有物种。随着纸币的贬值,学历也仿佛出现了“通货膨胀”之趋势。有人感慨,现在的本科生还不如过去的一个大专生。这些话多少带有几丝戏谑的成分,但是终归可以反映一些问题。

  不少高中生,在高中都要度过一段难捱的黑色时光。不少家长都如此激励他们,你现在就努力吧,等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少刚从高中解放了的大学新生,一到大学校园,就发现了大学原来如此之轻松。上课不去老师也不会发现,考试之前突击复习下也许就能轻松过关。在大学宽松的管理条件下,大学不是培养人、塑造人之地,反倒成了不少人的安逸享乐之所。

  大学生的堕落,与他们在高中时代被灌输的不当理念有关,与某些老师、学校在管理上不负责任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然而,这在根本上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导向出了问题,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存在着偏差。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爬山的过程,当你爬上了一座山峰,在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感的同时,又眺望到了远方更高的山峰。实现了一个目标,暂时休整一下,总结一下,又要继续踏上新的征程。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死亡之前,生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终点。每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意味着新的征程的开始。

  即使高等教育转型,也掩盖不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弱化这一不争事实。即使高等教育转型,也不一定能够从根本上医治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转型,只是外在的,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转心,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接受社会现实,少些怨天尤人,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看似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然而,却不失为一种积极上进的理性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