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都市报】【江南都市报网】【中国江西网】在校大学生迎来新考题

01.06.2015  17:41
http://jndsb.jxnews.com.cn/system/2015/06/01/013918711.shtml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5/06/01/013918720.shtml

  主持人的话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来袭,大学生群体无疑将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目前有部分高校正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打破各种校内校外围墙,让创新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事。目前,包括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更是将学生创业项目计入创新学分。

  那么,眼下热议的创新创业,是否真如许多人所预料的,将是大学生就业观的第二次转变?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在校学生就能够把学业暂且放在一边,先去赚钱?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所提倡的“创业”,与“创新”密不可分。将高校科技科研成果通过创业,高效地转化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产业发展,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意义所在。

  创新创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如今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创业、主动创新,如何为高校学生提供合理的创业创新氛围,如何避免创新创业被简单化为“赚钱”等,值得探讨。

  PK台: 学业和创业 哪个更重要?

  观点一:学生应以学业为主

  肖华锋(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院长)

  妙语:在学会赚钱之前,学生最好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说实话,我们学院学生这些年来的就业前景都不错,就业率一直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但是我认为,不管是像考研、考公务员或是企业招聘的“就业”,还是现在热门的“创新创业”,都不需要用僵硬的数字去量化,以百分比去衡量一个学校乃至一个专业的好坏。我认为,这个就业的“GDP”最多只能体现一个专业的市场迎合度,只能看出这个专业眼下是否迎合市场,是否符合市场需要而已。

  再说回有关创业、就业的问题。我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原因在于,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其成功的关键都是在于学生个人素质和相关专业技能的高低。

  很多人以为,创业就是“做生意”,有本钱就能够开始创业。但从眼下来看,许多学生热衷的“电商”、“微商”,充其量只能算是积累了商业经验,而无法实现扩大企业规模、规避市场风险的真正转型,这种创业的含金量,先天就成分不足,在如今的激烈市场竞争中很难立足,即便是立足下去,也是后继乏力;而真正靠技术或是科技的创新类创业,目前是少之又少。

  因此,我仍然坚持自己秉持的一个观点:要创业创新,要先学会自立,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再谈就业或创业。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也不是每一个人创业都会成功。创业的风险是非常高的,要仔细掂量一下。当你能力够了时,机会自然找到你。能力不够时,机会摆在眼前,你也抓不住。

  创业可以激发个人和社会的活力。我也赞同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过,我也建议大家在创业之前,想一想为什么要创业、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以及是否能承担创业失败的结果等问题。

  创业再风光,也要脚踏实地一步步来,一夜暴富毕竟是极其稀少的。在学会赚钱之前,学生最好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我建议,广大学生在校期间还是应以学业为主,把学业基础打好,下一步的美好自然会呈现。

  观点二:创业体现人生价值

  江华(昌大2011届毕业生 江西省帝峰衫国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妙语:创业实现人生理想,一辈子活出三辈子的精彩!

  坦白地说,我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赚钱了。当时目的很简单,就是因为家境条件较差,急需学费和生活费,为此,我想法设法打工赚钱。当然,那时的发传单、售卖校园电话卡等等还是小营生,算不上创业。但是现在想起来,没有那个阶段的各种积累,我也没有办法走到今天这步。

  掌握了一定人脉和有了经济基础之后,我在大三时与同学合资,在学校附近开了一家书店。当时由于书店定位合理,加上占据了地理条件,一年下来书店的营业额就做到了150万元的业绩。现在我任职的这家公司,主营客户群也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几年下来,公司的营业额已经冲破1400万元,全国已有7家分公司,全职员工逾百人。

  说了这么多,我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每个人对自己的定义不同,理想也不一样。而一个有创业梦想的人,在这一步步的打拼中,可以让自己这一辈子活出三辈子的精彩!

  大学生为什么就不能赚钱呢?如果有梦想,尽可以去试试,我们这么年轻,为什么要惧怕失败呢?学习的目的,不也就是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吗?如果通过创业就可以实现,为什么要禁锢自己的这个理想?

  我们是成长在互联网迅猛发展年代的青年群体,对互联网有着与生俱来的了解,依托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创业,门槛低、约束少,一个点子就可能做成一个项目。现在聚集在我们这个创业平台的,都是有创业理想的大学生,他们就从参与创业中、从自己的劳动所得中找到了人生价值。

  有人说,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话是没错,但我感觉已经落伍了。这话放在10年前,可能是对的,但是就现在来说,有多少在校大学生又真的是一心扑在学业上?如果说只有少部分人在钻研学业,在努力考研考级,那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当然可以通过创业,将精力从游戏、恋爱中转移出来,脚踏实地做些实事,以此实现自己的价值。

  各方声音: 我来说创业

  创业是大势所趋 但不要盲目提倡

  李泊(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在我看来,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前景从“择业”逐渐转为“创业”,青年群体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具有一定必然性。这一群体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家庭经济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在社会繁荣发展、思维多元的背景下,他们更追求个性化发展,许多人认为,“与其被动就业,不如自己闯出一片天空”。政策措施的不断出台,也为创新创业创造了一个更加宽松便利的社会环境。

  尽管目前看来创新已是大势所趋,但我们发现,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不断高涨,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着创业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双低”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还不完善。

  当创新能力成为决定青年人创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时,不盲目提倡“创业”,而是引导学生作技术创新,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干才。

  创业需要支持 赚钱不等于创业

  曾庆萌(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届学生)

  我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通过微信移动客户端搭建了公共平台,逐渐吸引了五六万名粉丝;微信“公众号”做起来后,又为其他企业搭建公众号,提供各种运营服务,慢慢地积累了第一桶金。大学三年级,靠着家里的扶持和自己所赚的资金,与同学一道在学校附近开了一间主题餐厅,现在一个月的营业额有15万元以上……

  之所以想到走经营之路,一个是学长带动,二个是靠老师支持。我深切认识到,要把经营做大做好,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成功的;尤其是在学校里,没有老师们的指导、支持,我们一定会多走弯路,无法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到今天。

  说实话,别看我现在手头上有项目,投资有利润,但我至今还是认为,我这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最多只是“赚了些钱”。如果对于新技术研发、新产品设计、新渠道开拓等核心创新,没有自己的“专利”,这样就无法成功营造一个真正的企业,将来也不足以支撑自身面对外来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