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县多宝乡多宝回族村是江西省第一个回族行政村。全村辖有8个自然村,其中有三个回族自然村,回族人口968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7%。在该村建立了一所小学——多宝村回民小学,为了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从1987年开始,当地回族残疾教师马竹春就一直在鄱阳湖畔的湖区坚守了27年,让一批批回族的孩子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立志从教改变回族孩子的命运
马竹春于1966年出生于都昌县多宝乡多宝村马堰回民自然村,一出生的时候,右手五个手指就不健全,他在家排行老三,上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下有2个弟弟和2个妹妹。马竹春说:“我母亲生了11个孩子,其中4个夭折了,由于父母一直在家务农,家里的孩子也比较多,导致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 1984年,马竹春考入都昌师专,1987年他从师专毕业。毕业之后,马竹春就进入了多宝村回民小学当起了一名教师。他说:“多宝回族村一直比较缺教师,另外我自己也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学到知识,将来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
为了省钱带领妻子到山上捡柴火
多宝村回民小学有7个老师,5个班级,目前共有155个学生,其中回族学生大约80人,为了能照顾好这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马竹春就和这些学生同吃同住。由于工作比较出色,从1993年开始,他就担任该校的校长。 由于多宝村位于鄱阳湖边上,很多学生的家长都是以捕鱼为生,他们都是早出晚归,于是他们就很早把孩子送到学校,很晚把孩子接走,在这段时间里,马竹春就当起了这些学生的临时监护人。 很多的学生离家比较远,于是就寄宿在学校,每天中午也有80多个学生在学校吃饭。为了能省钱,他就带头到附近的山上捡柴火用于煮饭。马竹春说:“我们学校一年大约需要四千斤柴火,有时候没有柴火,我就利用节假日带着妻子到山上捡柴火。”
甘于奉献多年评为先进
马竹春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人,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由于自己的工作繁忙,在农村的妻子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忙于家里的事情,每当说到妻子,马竹春就心存愧疚。 由于学校处滨湖地区,离乡镇比较远,有一些老师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需要到乡镇医院治疗,他都会主动帮忙代课。当新老师来学校的时候,在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他都会提供帮助,并经常邀请学校老师到自己家吃饭,还叫妻子帮老师洗衣服。 回族男孩马德华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有智障,了解到了他的情况之后,马竹春就主动找到马德华,和他谈心开导他,并每年定期从微薄的工作中拿出一部分资助他。如今,马德华已从中专毕业了,并踏入了社会,每年他都会看望马竹春老师,感谢马老师多年的帮助。
在工作中,马竹春甘于奉献,在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由于自己的努力,他也慢慢的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先后获得第十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奖,九江市、都昌县的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渴望改变学校的基础设施 当说起对未来有什么期望和打算时,马竹春侃侃而谈。他说:“目前学校没有学生住宿的地方,教室也不够,老师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学生也没有图书室,真希望社会各界能帮助这里回族的孩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随着网络的发展,未来的教育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期待在多宝村回民小学能早日使用远程教学模式,让这里的孩子能早日接受良好的教育。”
27年来,马竹春也动摇过,想去条件相对更好的中心学校教书,可是想到如果他一走,孩子们就没学可上了,他就舍不得。“条件太艰苦,留不住老师。”马竹春说。 为了孩子们,他不仅要继续坚守,他还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有更好的活动学习空间。 “当、当、当”……马竹春按下上课的铃声,多宝村回民小学的又一节课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