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亮:都是“下里巴人”何必高攀“阳春白雪”?

27.03.2015  16:23

  多年来,一直处在非主流的广场舞突然被体育总局高度重视起来。日前举行发布会,隆重推出由专家研发的12套广场舞,还说要制定标准,规范开展,并举办全国性的展演。按说,广场舞被总局重视,该是振奋人心的大好事,全国热爱广场舞的大妈们该奔走相告,但迄今为止,社会反响并非一致叫好,反倒引起舆论的非议。(3月26日《北京晨报)

  广场舞起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它的属性注定为草根。这种以自创自导、自娱自乐为主调的健身运动,由于其准入门槛低,具有较强的贴近感和群众性,才被众多的大婶、大妈所喜闻乐见,才会让她们融入到这一大潮中,成为城乡广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只是随着广场舞的兴起,场地受限与队伍扩容溢出的问题越发突出,加之对时间、地点的把控有失分寸,在规模控制和音乐使用上不够自律,才引发了一些诸如影响交通以及扰民等社会矛盾。按说对于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官方通过教育、引导、规范、分流等措施完全可以化解,使之趋于更加健康、更加有序、更加人性化的轨迹。

  但是,从近年的“治理”看,笔者并没见到官方在这方面有多大动作,却突出冒出了所谓专家研发的12套“国标版”的广场舞,并拟在全国推广和展演。一边是草根性的广场舞主体,一边是高大上的广场舞样板,这就好比让“下里巴人”去涉足“阳春白雪”,难免曲高和寡少有认同。当然不能否认,官方推出“国标版”广场舞初衷是好的,无非通过高端设计,引领广场舞向更加标准、更加统一、更加科学有益的方向发展。但是正如所有艺术都不能游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切一“”统天下的做法,都是对艺术多样化的戕伐,民众不买账也就在所难免。

  好在国家体育总局对此有言在先,只是按照“引导、扶持、规范”的方针推动。既然是引导,那么可以理解为,官方的“国标版”只是多了一款广场舞的选项,至于民众认可不认可、想不想去学,就看他们的决定了。从这一点上来说,官方此举也算不上在搞“大而统”、在搞“一棍子打死”,无须太多埋怨。

  可是话又说回来,要想让民众消除埋怨和疑虑,只能将官方的“引导”融入到“国标版”广场舞的魅力中来,是否能“倾国倾城”就看它的艺术造化了。官方更不可利用掌控的体育设施、垄断的公共场所和赛事资源去变相“扶持”“国标版”排齐“民间版”,将广场舞置于“有我无你”的境地。否则非但“强扭的瓜不甜”,还会“”倒民众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