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水中熊猫”迁新家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20.03.2015  13:05

春天的鄱阳湖,烟波浩渺,风大浪急。3月19日上午,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的60多位专业渔民,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水生所等专家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驾驶着驱赶船、运输船、捕捞船、体检船,驶向都昌县、永修县鄱阳湖水域捕捞长江江豚。此举拉开了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的帷幕。

长江江豚是白鳍豚灭绝后长江仅存的水生哺乳动物,被称为“水中熊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极度濒危”级。目前,全国仅存1000头,并且每年以13.7%的速度减少。为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农业部长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程。

20多艘渔船悄悄向江豚出现的水域围去,采用“声呐网捕法”吸引江豚现身。10时,“看,江豚在水面游动,准备捕捞。” 打捞上岸之后,专家们对江豚进行性别鉴定、称重等检查,发现一头是已怀孕的江豚,一头年龄不适合迁地条件。专家们在采取了保护措施后,将这两头不符合迁地条件的江豚放回湖中。

记者不解:“鄱阳湖被誉为江豚的伊甸园和避难所,为何捕捞鄱阳湖江豚外迁?”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鄱阳湖的江豚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是长江江豚的优质种群。目前,鄱阳湖现有江豚数量450头,占全国总数的近一半,而且种群增长潜力较大,个体丰满,雌雄比合理,怀孕率较高,幼豚数量明显增加,且雌性增多。为了延续长江江豚自然繁衍,壮大种群数量,农业部决定从鄱阳湖捕捞挑选一定数量的江豚,投入其他水域,扩大自然迁地保护规模。

快看啊!又围到了几头江豚。”13时20分,渔民们又先后将5头江豚捕捞上船。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江豚项目保护专员张新桥说:“自3月11日捕捉江豚以来,共捕捞江豚36头次,经过体检,目前选择了11头江豚暂养网箱,4月份将有8头江豚迁入新家。”据悉,其中4头放入位于湖南、湖北交界处的何王庙迁地保护区,4头放入湖北石首天鹅洲故道迁地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