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保护区:防控疫情与保护候鸟并举
鄱阳湖的候鸟
鄱阳湖被誉为世界最大候鸟越冬地,去年冬天就有60多万只候鸟在这里越冬栖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江西鄱阳湖保护区工作人员坚守一线,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做好鄱阳湖候鸟的监测防控保护及宣传工作。
保护区工作人员对办公区进行喷雾消毒
保护区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流动人员检查
江西鄱阳湖保护区成立了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保护区为一线干部职工配备了防护口罩、消毒酒精等防护用品。加大对《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交易的公告》(2020年第4号)宣传和贯彻力度,组织巡护员深入湖区村庄、渔村、农贸市场、车站码头,向群众发放各种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画)1000余份,大力开展疫情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知识宣传,教育群众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尽量少出门、不出门、不串门,不走亲访友,不聚集,酒席宴会全部取消,不捕杀、运输、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积极引导当地群众科学防控,做到家喻户晓;不定期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监测排查,积极协助市场监管部门对辖区集贸市场、餐馆饭店等重点区域保持高频次排查监管。各保护站暂停对外开放等接待工作,关闭了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协助辖区政府部门关闭了大湖池、常湖池、朱市湖3处旅游观鸟景点和36家饮食餐馆暂时关门歇业。
保护区充分利用工作联络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媒介方式推送官方权威发布的疫情防控科普小知识。书写张贴了疫情防控宣传横幅,告知牌等,进一步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春节以来,保护区11个基层站60名巡护人员和村民巡护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群防群控防线。保护区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值守湖区,密切监测辖区内白鹤等越冬候鸟情况,严防可能发生的疫情危害。巡护员在开展巡护工作过程中,强化对野生动物的动态监测和观察,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报告制度,严密监测迁徙候鸟动态,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现场控制。同时,加强对禽流感防控及监测工作。此外,保护区工作人员每天对救治中心、宣教中心和办公等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消毒处理;每天执行疫情防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王小龙在进行疫情防控宣讲
高翔冒雨在湖区巡护
为打赢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保护区党员干部带头做表率,对于“江西最美林业人”、鄱阳湖保护区吴城站常务副站长王小龙来说,今年是第34个春节在鄱阳湖与候鸟共同度过。常年,他都是风雨无阻坚守湖区护鸟一线,疏导和劝返游客和当地群众,了任何人员进入湖区,确保候鸟安全栖息。王小龙说:“保护好鄱阳湖候鸟就像保护自已的孩子一样重要。”都昌保护监测站副站长高翔自2013年至今,已经是第八个年头坚持春节在站值班了,他每天骑着电动车到点上用望远镜扫一遍满湖的鸟才能放心,“没办法,这么多年,这份工作早已经融入我的生命,每天不到湖里去看一眼,我就是不放心。”高翔这样说。陶学柳,是鄱阳湖保护区大汊湖保护站聘请的一名护鸟员,家住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他说:“每次巡湖,我会拿着望远镜,带上记录本,坐上轮式拖拉机;有时颠簸在干涸的湖滩上,更多的地方则是走不了车的深水沟,只能穿好橡胶下水裤,在湖里蹚水,走起来很吃力。哪怕数九寒冬,衣裤也都能被汗水湿透,为了保护候鸟受些苦算不了什么。”
社区疫情防控宣传栏
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刻,保护区主动配合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开展防疫检查,对进入湖区的车辆及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和体温监测,对外来车辆和人员劝返。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每月10月至翌年3月,鄱阳湖水落滩出,各种形状的湖泊星罗棋布,草州湿地碧绿一片,鱼虾螺蚌丰富,水草野花飘香,大批来自内蒙古大草原、东北沼泽和西伯利亚荒野的珍禽候鸟飞临鄱阳湖越冬。据统计,鄱阳湖鸟类381种,鸟类总数60多万羽。白鹤总数4000多只,占全球98%以上。2019年,白鹤被誉为江西省省鸟。白枕鹤总数3000多只,占全球总数的70%以上。东方白鹳80%以上在鄱阳湖越冬。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数量达6万多只)。中国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栖息地(最高数量达9万多只)。同时,也是大量珍稀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和停歇地,有10余种南北半球间迁徙的鸻鹬类在鄱阳湖补充食物,其数量也达到了全球数量的1%以上。
目前,江西鄱阳湖保护区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病例,60多万只越冬鸟类与人类和谐共处。江西鄱阳湖保护区负责人徐志文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面临着严峻形势,“我们有信心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护好鄱阳湖候鸟的平安!”(文/钟南清 刘芳菁 图/王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