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发福”:货船无阻 小龙虾丰收有望

18.05.2015  11:20

  进入5月,三轮强降雨,威力一次高过一次,致使原本“消瘦“的鄱阳湖不断“发福”,并展露出“丰满”的身姿。目前湖区不仅通航能力大增,有利夏候鸟栖息,同时对湖区的渔业资源和植被的恢复也带来利好。

  鄱湖不断“发福

  从5月5日起,我省出现3次强降水过程,赣北地区普降大暴雨,强降水导致我省境内江河水位全面上涨。截至5月17日17时,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为14.56米。而14日8时水位为13.30米,较10日同期上涨1.06米,通江水体面积1920平方公里,较13日扩大110平方公里,较10日同期扩大380平方公里,平均每日扩大95平方公里。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2012年1月6日,鄱阳湖都昌水文站观测到的水位为7.95米,跌破1952年该站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水位,面积只为丰水期的1/20。

  水文专家分析,鄱阳湖不断“发福”,是受上游各支流水源汇入和三峡水库泄洪防汛等因素影响,迅速抬升了水位。

  通航能力大增

  “目前鄱阳湖水位每天都在上涨,预计上涨趋势将持续到6月上旬。”水文专家说,每年5月和6月是我省降雨集中期,鄱阳湖水位还将呈现较高走势。

  “洪水一片,枯水一线”是鄱阳湖独特的水文特征。在枯水期,湖区外形似一条曲线,这让过往的船型受到限制,航运受到影响。记者从港航部门了解到,鄱阳湖水位上升,使得其通航能力大大加强。

  去冬今春,受干旱天气的影响,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昔日宽阔的湖面变成了狭窄弯曲的河道,湖区多条航道因枯水处于自然封航状态。4月份以来,随着水位的持续回升,鄱阳湖提前一个月走出枯水期。日前,鄱阳湖已全线通航,3000吨级货船可畅通无阻。

  有利恢复渔业资源

  据介绍,鄱阳湖水位上涨有利于湖区候鸟觅食、农业灌溉,恢复鄱阳湖湿地植被和渔业生态。

  “鄱阳湖丰水期正是鱼类的产卵繁殖期,湖面下有足够水草,幼苗孵化后才能得到充足的饵料,快速生长。”水产专家表示,鄱阳湖水位上升、湖区面积扩大,正好可以为鱼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有利于改善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鄱阳湖水量丰富,加上天公作美,小龙虾的产量会有大幅度增加,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说起小龙虾,鄱阳湖康山渔民刘正辉清楚地记得,捕捞收入最多的是2012年,在短短一个月内,很多渔民仅此一项的收入便达2万元以上,多的有五六万元。2013年,小龙虾收入锐减,每天收入不足300元,刨去油费所剩无几。

  渔业专家告诉记者,小龙虾的产量与气候水文条件密不可分。目前,鄱阳湖保护区各下属保护站的中心湖泊水体面积都变大了,沿岸的草地被淹没,湖边草料生长茂盛,这为鄱阳湖特产小龙虾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另外保护区内的数十万只夏候鸟觅食也变得更加容易。

  据省气象和水文部门监测,接下来我省还将迎来强降雨天气,鄱阳湖的水体面积将会继续扩大。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