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戴上环志 看看雁类迁徙有啥规律

10.12.2015  09:37

  12月9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鄱阳湖为两只豆雁戴上了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的环。

  应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司亚丽的科研团队请求,经鄱阳湖保护区批准,该团队于12月5日至15日在大汊湖保护站开展白额雁等鸟类环志工作。该团队计划环志白额雁20只,豆雁20只。截至12月9日,累积环志候鸟5只,其中白额雁2只,豆雁3只。

放回自然的环志候鸟

  鄱阳湖保护区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清华大学的科研团队在鄱阳湖保护区开展白额雁捕捉及卫星追踪工作,旨在进一步了解环境因子影响下的雁类迁徙规律和动态格局。

  据介绍,为做好白额雁的抓捕工作,抓捕人员使用睡袋在湖边的弃船上休息。由于候鸟很聪明,加上湖区条件恶劣,前两天每天只能捕捉1只鸟,随着经验的积累,12月9日捕捉到3只候鸟,其中白额雁幼鸟1只,豆雁2只。尽管白额雁的幼鸟不停地啄工作人员的手,似乎在表达内心的不满,但大家依然悉心照料,说话都很小声,怕吓到它。

  9日,经过短时间快速测量、记录和环志,保护站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将候鸟放回了自然,其中一只豆雁不急于离开,在水边拍打翅膀,似乎向大家道别。

  据介绍,今年1月20日至2月15日,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曾在项目合作单位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开展了环志工作,当时共环志4只白额雁。

  “截至目前,这4只佩戴颈环式追踪器的白额雁健康状态良好,研究组已获取部分卫星追踪数据,为了解长江中下游冬季栖息地的白额雁活动格局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准确描述该种群在东亚-东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活动动态,并为进一步研究候鸟迁徙策略及相关环境机制提供核心数据。”专家欣喜地说。记者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