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鄱阳湖水域出现的蓝藻实为“浮萍”

15.06.2015  19:26

近日,国内多家网站报道说,都昌县印山岛附近的鄱阳湖水面出现蓝藻。江西台记者占伟经过查证,鄱阳湖水域出现的所谓蓝藻实为一种叫“浮萍”的水生植物,湖口建闸将大面积爆发蓝藻的说法没有理论根据。请听报道:
有关新闻报道出来之后,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葛刚教授对此十分关注,他第一时间就到现场调查采样,得出了鄱阳湖水域出现的蓝藻实为浮萍的结论(出录音):
(出录音):“当天就到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我们发现所谓的蓝藻并非是蓝藻,而是大面积的浮萍,浮萍里面还穿插了水葫芦。我们分析是因为这几天强降雨,把流域内一些小水体当中的水葫芦、浮萍冲进了鄱阳湖,正好都昌这个地方是一个静水湾,在这里进行聚集。实际上网上提供的照片,我们也能够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蓝藻应该是蓝绿色的,像油漆一样,并非像我们看到的是绿色的。
葛刚教授的说法得到了都昌县春桥乡水务站工作人员游雄的证实,他所工作的地点就在鄱阳湖边,常年都在观察鄱阳湖水质变化情况(出录音):
岸边有很多,很明显,漂浮物叶子比较大,浮萍有叶子,因为蓝藻很密,粘在一起,经过对比,我发现鄱阳湖出现的不是蓝藻,而是浮萍。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葛刚教授认为,蓝藻大面积爆发有其必要条件,而目前鄱阳湖区正处于汛期,这段时期出现蓝藻的概率极低(出录音):
因为蓝藻爆发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水体当中的营养盐浓度,包括氮、磷达到一定比值的时候,这是基本条件;第二是温度,温度一般要20度以上,连续十多天;第三个条件就是水流的流速,一般每秒0.1米以下。通常情况下,汛期在鄱阳湖区形成蓝藻可能性不大。
网上的报道还强调了“湖口建坝将大面积爆发蓝藻”,对于这种观点,葛刚教授认为更无理论根据。因为鄱阳湖所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不是坝,而是闸,它的建设依据是“调枯不调洪”,也就是洪水期,鄱阳湖闸门打开,完全不影响长江和鄱阳湖流动,枯水期,又存在温度限制,因此鄱阳湖建设水利枢纽爆发蓝藻的说法、根本就是站不住脚(出录音):
丰水期是3月到9月,保持的是江湖连通,它调控的是9、10月以后,鄱阳湖水位快速下降的时段,温度比较低了,爆发的可能性也就减小了。

新闻链接:传统水利工程最重要的是经济性,即通过发电产生效益。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最大的特点是颠覆了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的模式,建闸不建坝,不是以发电,产生经济效益为目的。其建设理论基础是“调枯不调洪”,洪水期闸门完全打开,长江和鄱阳湖水体连通,在洪水期结束时,闸门放下,截留一点水,彻底解决鄱阳湖枯水期引发的生态问题,不影响长江下游的航行和供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把社会性、生态性摆在首位,真正做到了顺应自然,而不是随意地改造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