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8天长江水 鄱阳湖终于喝饱了

08.10.2013  12:26

  本报讯(记者徐黎明)9月29日起,鄱阳湖出现今年首次长江水倒灌现象,给提前陷入干枯水情的江西母亲湖送来了“及时水”。不过,经过8天不间断的倒灌,10月7日,鄱阳湖水位开始下跌,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现象告一段落。

   现象:江水倒灌鄱阳湖日涨20厘米

  作为长江中下游典型的通江湖泊,鄱阳湖水位受五河来水及长江径流双重影响。今年9月12日,鄱阳湖比往年提前2个月进入低水位期。据省水文局负责人介绍,监测数据显示,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点星子站水位从9月29日21时的11.61米开始上涨,9月30日8时,长江水倒灌鄱阳湖水量已由9月29日开始的80立方米每秒增至1580立方米每秒,10月6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已上升至13.39米,平均一天涨20厘米。

  “从10月7日开始,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的水量已经成负数了。”据省水文部门有关人士介绍,受今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的影响,鄱阳湖这两天风浪很大。10月7日16时,星子站水位13.26米,相比前一天降了13厘米,长江水倒灌鄱阳湖的现象告一段落。如果未来两天没有大的降雨,近期不会重现江水倒灌鄱阳湖景象。

  水文专家认为,鄱阳湖水位停涨后,将迅速转为消退状态。此次江水倒灌鄱阳湖,是因为长江上游来水增加,长江九江段水位大幅抬升,高于鄱阳湖湖口水位。

   影响:有利于鄱阳湖越冬候鸟觅食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观测站发现,随着水位不断上涨,以及冷空气来临,近日大量越冬候鸟进入鄱阳湖。此次长江水倒灌,使鄱阳湖水位抬升,水量增加,有利于鄱阳湖缓解秋冬季节枯水状况,对鄱阳湖整个生态系统有益,为水生动植物的活动和繁衍提供更大空间,有利于鄱阳湖越冬候鸟觅食。鄱阳湖水位上涨,既有利于减小沿湖各地取用水困难和成本,又有利于提高鄱阳湖水环境容量和水质,改善湖区生态环境。这个时节,湖光与鸟景相映成趣,非常有利湖区旅游。

  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鄱阳湖水草长势良好,为候鸟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在候鸟比较集中分布区域的湖泊,白鹤的主要食物苦草、雁鸭的主要食物苔草都长势喜人。

  对于鄱阳湖枯水期涨水,也有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因为按照规律,湿地会逐渐下沉,湖泊面积会逐渐变大,水生植被会越来越占优势。但同时由于上游泥沙会逐渐堆积,湿地沉降的速度如果慢于泥沙淤积的速度,湖泊面积就会相应减少。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