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事大民生 感受鄱阳“进基层问诉求解难题”工作法的魅力

21.04.2014  12:24

  4月初,记者到鄱阳县采访,发现这个千年古县处处呈现出一种新变化:县城街道环境更整洁了,车辆行驶更规矩了,商户经营更文明了;小街小巷里的路灯都亮了,原本破损的路面平整了,堵塞的下水道不到一天就通了;县委、县政府大楼里坐办公室的干部少了,走家串户到村民家里的干部多了;群众口中的抱怨少了,脸上的微笑多了……这些变化,都源于自去年以来,该县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推广的“进基层、问诉求、解难题”群众工作法。

  沉下身子接地气,“”出干群关系新天地

  “过去有些乡干部架子大,别说找他们办事了,就是一年也难得见几回。可如今,干部时常来家里嘘寒问暖。一开始,我们都不习惯。后来走得勤了,我们看着也就觉得亲了。”鄱阳镇东湖社区居民吕振华这样说道。

  鄱阳镇角山村是一个移民新村,路口有段路一直没有修好,是条“半拉子路”,一到下雨天,到处是淤泥、污水,村民难以出行。角山村是该镇党委书记朱元清“进问解”工作的联系点。去年10月,朱元清带工作组进村入户,得知情况后,立即决定镇里拿出16万元修整公路。之后,他更是每周必到点上帮助村民协调解决问题。如今,角山村村民都把朱元清当成自家村里人,什么事都会和他说。

  朱元清说,一开始,群众都以为他是做做样子的,后来看见他和村里的干部真的为群众跑腿、掏钱、办实事,大家才真正叫好。“‘进问解’工作法就像一把尺子,不仅量出了原来干群之间的距离,而且量出了我们工作中的不足、重点和难点。”

  要赢得群众信任,必须沉下身子,以心换心。鄱阳镇副镇长章海,是个刚工作两年多的选调生,“进问解”工作法让他真正“接了地气”。镇城东安置小区是他的联系点。起初,居民们都不怎么搭理这个年轻人。后来他去得勤了,小区的大妈阿姨们总是拉着他道家常:41栋的戴君福在外打工,老婆怀孕了请不到假回家办准生证;小区没有装路灯,又靠近鄱阳一中,每天学生下晚自习走过巷子,漆黑一片……章海把这些听到的居民生活的难处,一一记录在民生日记本上。一周后,戴家孩子的准生证办好了;一个月后,小区新添了60多盏路灯。章海说,不是他本事大,是镇里推行“进问解”工作法的力度大。

  进村入户听诉求,“”出经济发展金点子

  走进芦田乡吴张村,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依山而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过去的臭水塘成了“游泳池”,灌木丛成了“香樟园”……“我们村不但环境美了,村民也富了,去年我家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呢。”吴张村村民张善水高兴地说,“自从村委会实行‘进问解’工作法后,村里的变化是看得见、摸得着!”据了解,吴张村不仅是鄱阳县“进问解”群众工作法的受益者,也是工作法的创造者。

  吴张村过去是个贫困村,“脏、乱、差、穷”是其真实写照,年人均纯收入仅1138元。2011年下半年,在省委组织部的帮扶下,该村开始实行“进问解”群众工作法。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后,村里决定大力发展苗圃产业,建起了一个苗圃基地,带动320户农户、1300余人增收致富。如今,该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了近4000元。

  2013年初,该县将吴张村的“进问解”工作法进行总结,组织各级党员干部成立工作组,全面深入农村、社区、湖区、景区、园区开展“进问解”活动,征集发展“金点子”436 个,形成调研报告124份,其中54项成果已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举措。

  金盘岭镇汪桥村种植葡萄50多年,销路不畅,经常丰产不丰收。该镇“进问解”工作组进村调研后,决定请刚从县供销社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的杜立仁担起重任,组建汪桥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建起汪桥葡萄门户网站,在网上叫响了“汪桥葡萄”的名号。如今,汪桥葡萄种植规模从当初的几亩扩大到几百亩,并发展到周边10多个乡镇。

  办好实事排民忧,“”出民生和谐新模式

  银宝湖乡和平村村民于集行和邻居于秀兵为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地皮,打了几十年官司,该乡政府四届领导都没彻底解决。他们从县法院一直告到市中院,关系剑拔弩张,差点导致双方家族进行械斗。银宝湖乡“进问解”工作组组长刘光宝通过走访得知此事后,先后组织召开20多次协调会,并多次自己购买水果到双方家中进行调解。刚开始水果被扔,人也被赶走,但工作组没有灰心,并拿出多套解决方案,最后由乡政府出面协调一块可建地皮,并辅以一定金额的赔偿,最终使这对几十年的“冤家”握手言和。村民们直夸:“‘进问解’工作法确实有不小的魔力量。”

  张成旺是高家岭镇龙岭村有名的困难户,仅靠种两亩菜地为生。去年6月,县扶贫办“进问解”工作组驻村帮扶,给他送来4000元扶贫资金,并赠送1亩地的大棚架;镇里又帮他办了低息贷款,并传授大棚种植技术。于是,张成旺将菜地扩大到了6亩,并种上了大棚小辣椒,去年一年就净赚6万多元。张成旺动情地说:“没有‘进问解’工作组的帮扶,我怎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就是这样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在鄱阳百姓与党员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进是前提,问是途径,解才是关键。截至目前,该县已成立“进问解”工作组1590个,参与党员干部9863人,走访群众12000余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96条,调解矛盾纠纷400多个,协调解决实际问题423个,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本报记者 张 晶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