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量成进企业的“终极面试”不太靠谱

31.10.2013  12:04

  周仕华

  过五关斩六将,22岁大四女生小华(化名)从600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留到最后7位。没想到,因为一杯白酒,小华遗憾地与一家国内知名通信企业失之交臂。想起企业的那次终极面试,近日,小华一直很纠结,如果下次招聘再次遇到“饭签”的事,那杯52°的白酒要不要闭眼往下咽呢?(10月30日《重庆晨报》)

  现在找工作特别不容易,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要经过层筛选,过关斩将,没想到“终极面试”的时候,却要靠酒量取胜。企业讲究的是效益,用人很考究也并不奇怪,怪就怪在不好好考量人家的专业知识、协调和沟通能力等,而专测酒量,莫不是酒量好与公司效益有直接关联?那么试问:企业是用酒量好的女大学生“对付”谁呢?不然,这么优秀的大学生怎会被拒之门外。

  从报道来看,此女大学生是非常之优秀的,不说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一面”通过得很顺利,小华又迎来“二面”的挑战,这次是情景测试。当晚11点,小华收到了参加企业“三面”的通知。“三面”是一次综合面试,两位人力资源面试官现场测试了小华应变能力、协作能力。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小华得到了面试官的好评。既然三次面试都顺利通过,而且获得好评,这样的大学生应该是有真才实学的。真没想到,酒量却成了她进企业工作最后的“门槛”。

  面试不是靠能力而是靠酒量,听起来感觉很荒唐。中国的酒文化到底怎么了?即便是公关、营销,酒量好就一定能取得好的业绩吗?工作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失礼节,从容应对更能体现一个人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哪怕以茶代酒、以歌代酒又何妨。一个人酒量再大,不会应对各种场合和复杂局面,也只能是乱醉如泥,又能成就得了什么大事?把酒量当作“终极面试”的企业,该扪心自问一下,企业文化难道就是“酒文化”吗?若两者可以打等号的话,想进企业工作根本就不需要潜心学习,刻苦修炼一番,只需要有一个好身体,一个好酒量就够了。试想,企业里全是“酒鬼”,该企业还能强大起来吗?不说大家都应该知道。

  进企业测酒量的做法有失偏颇,还是要根据企业实际,选拔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为好,即使酒量小点,也会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大做强,带来实质性的好处。记住,要想办好企业,得靠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不是不怎么靠谱的酒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