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农户采取土地与资金入股形式 千亩荒山变宝山

06.03.2014  09:43
    自农村土地租赁承包制实行以来,农户们大多是各自经营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着自耕自种的生活。在中央关于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体制改革春风下,近期,在宜春袁州区湖田镇店前村一个名叫徐家冲的村小组,发生了一件新鲜事——72户农户自发组织起来,采取土地与资金入股形式,将一座荒废了近十年的千亩荒山,改造成年收入可达350万余元的油茶基地,也成为当地农户自发开垦油茶基地“第一股”。5日,记者对此事进行调查采访。

油茶苗

荒山改造成梯田,种上了油茶苗

    36万元股金出自72户农家

    徐家冲村小组距离宜春市区不到10公里,处于城乡接合部。据店前村村支书鲍秋平介绍,徐家冲现有72户人家2100余名村民。在近9000亩的土地面积中,山林占7000余亩,人均耕地不多。在分组到户经营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在家的以老年人居多,小组的经济收入较低。

    鲍秋平告诉记者,“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徐家冲村小组长徐峰根据文件精神,将村后一座荒废了近10年的荒山与区政府发展油茶产业联系起来。他找了几个村民一合计,就决定把这座分散在各家各户的千余亩面积的荒山集中入股,改造成油茶基地。

    如今,徐家冲的农户手中都持有一份改造油茶基地出资的股金凭条。组长徐峰告诉记者,改造荒山首要问题是启动资金,经过测算,前期大概需要36万元左右。于是,他就发动每家每户入股。没想到农户都对这件事都很感兴趣,每户5000元的股金一下就筹措到位。

    三年后每年可创收350万左右

    记者来到新改造的油茶基地,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梯田,怎么也无法与过去遍地荆棘、满山野草联系起来——这里将变成一片梯田式油茶林。梯田中,还有不少农户与股东双重身份的村民,正在忙着整枝护苗。

    徐峰告诉记者,过去各家各户都占着一小块荒山,现在全部成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管理和分户受益的股资。加上36万元充足的股金,在油茶管理部门派出的技术人员指导下,他们请来几辆挖掘机对荒山进行平整,去年12月底就种上了1000余亩高产新品种油茶苗。

    对这片由荒山变梯田、作价入股的油茶林,徐峰满怀信心地表示,大家算了一笔账,过去传统油茶亩产只能榨到4~5公斤油,出油率较低。现在通过高产苗和高密度栽种,正常情况下亩产至少能达30~50公斤。油茶新苗一般是在第三年挂果,收成有大年和小年交替之分,即大年为丰年,亩产平均可达50公斤出油率,小年在30公斤左右。三年后,这1000余亩高产油茶按现在市场平均80元/公斤茶油测算,一年也有350万左右的收入,而且茶油市场行情还在不断上涨。此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还可获得政府的补贴,加上劳力全是出资入股的农户,也省下不少劳动力成本。

    套种多种作物增加土地附加值

    记者随后走访了多名农户,他们对这种荒山与资金入股的做法均表示赞成。“荒着也浪费,凭个人的力量又无法改造。如今大家的利益捆在一起,也不存在过去种菜种稻时发生偷盗之类的纠纷,村里的气氛也更和谐了。”46岁的农户徐烈华表示,面对祖祖辈辈留下的这座山,能在新的政策下变出钱来,大家当然乐意了。“如果这片油茶能正常生长与挂果,以后每户每年少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

    至于投产后,如何使这片油茶基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能,徐峰也说了说自己的想法:下一步准备请来农技专家,在加大油茶种植面积之外,还在空地套种或插种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使土地产生连环效益,增加附加值。对今后股东组织管理,徐峰也在思考,如何多学习别人的好经验,按照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进行规范运作。

    对于村民们的做法,袁州区油茶局副局长、袁州区油茶研究所长、油茶高级工程师李铁明表示肯定,称这是袁州区农户自发组织开垦油茶基地的“第一股”,是一个加大土地流转的好做法。同时,李铁明也提醒村民,这种经济形式还必须进一步规范化、产业化,使组织与农户形成利益纽带关系,达到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合作共赢的联结机制。(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陈国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