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女知青嫁给深山农民 36年贫困但幸福着

21.03.2014  18:29

核心提示: 为了那个没有文化、长她14岁、带着3个孩子、却让她倾心的男人,她放弃城里的工作,留在农村,甚至不惜和家人断绝关系18年。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2008年6月18日08版,作者:周立,原题为:《重庆女知青张芬:嫁给深山农民的36年

  39年前第一次到这偏远山村时,重庆女知青张芬恨不得马上返城。几年后,可以返城时,她却不愿走了。为了那个没有文化、长她14岁、带着3个孩子、却让她倾心的男人,她放弃城里的工作,留在农村,甚至不惜和家人断绝关系18年。

  “我没后悔过!”身上已找不到城里人影子的张芬说。

  “冬富啊,路上小心。到了给屋头挂个电话……”12日中午,58岁的张芬站在电话机前,给早晨才出门去外地打工的儿子谭冬富打电话。

  看起来非常精干的张芬嗓门也很大,附近地里干活的人都能听到她打电话的声音。

  头发花白、赤脚趿着双解放鞋、拿电话机的手粗糙得布满裂口、指甲缝里黑黑的——张芬身上,已找不到城里人影子,岁月和长期艰苦劳作,在她身上烙下明显的印记。

  谭顺发坐在一旁椅子上,边裹叶子烟边看妻子打电话。这个老汉比张芬大14岁,有些背驼。

  “你一上午都没歇过,来,喝点水——跟着我,你吃苦了。”谭顺发将妻子拉到身边坐下,心疼地说。

  “老头子,莫说这些,我自愿的。”张芬又起身到厨房做午饭。

  这里是黔江区黎水镇黎水村5组,距黔江城区有100公里山路,与湖北的咸丰和利川地界仅一山之隔,是黔江最偏远、经济最落后的乡镇,1997年才通电。

  女知青落户偏远山村

  张芬是渝中区人,她至今清晰记得老家门牌号——千厮门水巷子和平院38号,记得老房子是用楠竹捆绑建造的。

  1969年10月,在渝中区群力中学读完初二的张芬插队落户到黔江县黎水公社靠河大队6小组,即现在的黎水镇黎水村5组。

  张芬自述:我们从朝天门坐船到涪陵,转船到彭水,再坐车到黔江黄溪镇,再走近20公里山路到黎水。出发时,知青们想到就要到农村那个广阔天地去施展抱负,都很激动。可晚上到涪陵后,灯光没了,看到岸边人家那一盏盏微弱的煤油灯,我开始觉得不安。到黄溪后,无论我们怎么走,总是在山里,我哭了。还没到目的地,我就想回城。从那时起,我每天做梦都在想离开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