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提速 国资非公资本“联姻”

09.12.2014  19:51

制图/李梦妮

化医集团、粮食集团等国资企业云集北部新区。

  12月8日,老股民张伟笑逐颜开,不停地向周边朋友炫耀:西南证券已连续两个涨停板了。接下来,他想再增仓西南证券股。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惹人爱”,券商股也持续活跃。对于西南证券,资本“青睐”的理由还有一个:那就是投资者对西南证券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带来的利好期待。

  作为我市唯一的上市券商,西南证券9月30日宣布停牌,正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市场一片翘首盼望中,西南证券改革方案出炉:

  大股东渝富集团所持的33.29%股份中,将公开转让24.09%、总股本6.8亿股。之后,西南证券股权受到资本的追捧,渝富集团共收到4家意向受让书。目前渝富集团对受让方的审核正在推进中,尚未定论。

  12月5日,停牌两个多月之久的西南证券复牌,首日便以涨停板回报股民。双休日之后的12月8日西南证券再度涨停。

  西南证券实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发的资本关注,只是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案例。

  12月8日,随着我市28个国资国企改革项目与社会资本“联姻”,今年来,我市已经有50个国资国企改革项目落地,总金额涉及1130亿元。

  至此,重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再次提速,实现了稳步开局。用市国资委党委书记胡际权的话说,重庆重点领域的国资国企改革,实现“见项目、见法人、见流量、见社会人群、见效果”。

   1、签约项目超过业内预期

   五个“混血”路径取得成效

  “一次集中签约28个国资国企改革项目,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超过业内许多人预期。

  在昨日的签约会上,一观察者如是说。他表示,这也显示出在此轮国资国企改革中,重庆方面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事实上,重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之所以能稳妥推进,主要缘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制订的审慎方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2013年底,我市已着手启动撰写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今年,将其列为全市2014年重点推进的25项重大改革专项之一,并专门设置了国有企业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专项小组。

  市委书记孙政才多次对国资国企改革作出重要批示。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经过近半年的精心酝酿,2014年4月底,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出炉。其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重头戏”,方案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五个路径: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条件的企业都要积极改制上市,成立股权投资基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PPP模式,企业内部实现员工持股。

  为杜绝混合过程中出现灰色地带、暗箱操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利益,我市严格规范国有企业股权出让规则和工作程序,要求国有股权转让切实做到规则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同时,重大方案出台,必须依法依规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

  “涉及国资国企的每项改革都经过调研、专题讨论,层层把关。”业内人士称。

  今年6月,为落实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我市面向社会资本推出首批110个总额2650亿元的开放项目。

  不到半年时间,我市已经批准实施和签约的项目达到50个、总额1130亿元。这些合作项目既有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也有中国500强企业。主要涉及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合资合作和股权投资基金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非公经济积极对接国企抛出来的绣球。这50个项目中,涉及民营企业项目26个。如昨日签约的项目中,重庆对外经贸集团与民企重庆赛马特公司,将合资设立重庆渝欧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商社集团与民企北京姊润合资组建消费金融公司。

  ……

  不仅如此,今年我市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

  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有2户集团,初步制订集团层面混改方案;川仪股份、重庆燃气成功上市;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超过150亿元;高速公路、铁路、市政供排水、垃圾处理等领域PPP投融资模式改革率先推进;探索建立形成了国有资本有序进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重庆社科院研究员王秀模认为,重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国资与非公资本混合,为行政色彩浓重、效率不高的国企引入“鲶鱼”,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混合,让少量国有资本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为民间资本寻求了发展出路,实现双方长短互补,超越了所谓“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纠结。特别是让双方踏上一条生产关系主动适应生产力之路,有利于为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释放出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2、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

   2户企业初步制订改革方案

  有专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企布局提出的走混合所有制道路非常具有针对性:这决定了下一阶段国企改革的走向,也是整个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而在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中,最难啃的骨头就是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据介绍,混合所有制并非新事物,党的十五大就已经提出。之前重庆的国资国企改革,也一直在推动混合所有制发展。

  有数据显示,目前,39户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造,1505户国有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61.4%,国资国企让渡了一批较好的项目,为非公经济发展腾出了“空间”。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并表资产中的非公比重已达47%,国资企业通过产业发展与带动,与13.2万户非公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合作。

  截至今年年初,重庆国有企业集团的二级、三级公司都有混合或者引进战略,但集团层的母公司绝大多数还是国有独资。这也成为重庆国企改革的“攻坚”环节之一。

  市长黄奇帆认为,集团层面混合所有制的推进,关键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或战略投资者,包括政府引导基金、民营资本或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银行资金、外商资本等。

  然而这方面的战略投资者,需要资本规模较大的企业与之相匹配。如资产500亿元的国企,引进20%投资者,需要100亿元的资金。意味着在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引进的投资金额至少几十亿元的金额。

  为此,我市在引入战略投资者中,要求市国资委在互相进行尽职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市场规范和交易规则,以出资入股、认购可转债、收购股权、股权置换等形式,推动国有资本与各类社会资本融合发展。

  胡际权称,目前我市在集团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所突破,已经有两家企业在试点,并初步制订混改方案。但他没透露具体企业名单。

   3、国资牵头成立股权投资基金

   资金规模达150亿元

  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是我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五个路径之一。

  在昨日签约的项目中,渝富集团一口气签下了7个投资项目,其中涉及股权投资基金项目2个。这两个基金项目战略投资者分别是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和招商银行。

  渝富与建信信托,双方拟设立重庆新型城市发展基金和重庆市国企混合所有制基金,建信信托在未来三年拟投资50亿元。目前双方已议定设立城镇化建设及棚户区改造投资基金,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拟投向渝富集团井双片区土地整治项目。

  渝富与招商银行签约总金额达70亿元,双方拟在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投资基金、设立证券投资市值管理型基金、设立特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和永续债项目等四个方面开展合作。目前定向增发基金已设立并完成了首个项目的投资,投资金额2.2亿元;市值管理型基金已设立,年内有望完成10亿元投资。

  事实上,为探索以资本投资为主要功能形态的股权投资公司,渝富集团还与中国人寿、中新大东方保险有限公司、川航集团和亚洲财经等企业和机构合作,拟发起设立新型城镇化基金、国企改革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富航基金和城市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参与我市五大功能区域城市建设、国企混改、产业并购重组、健康养老产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金融发展产业等领域。目前渝富集团拟成立的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达100多亿元。

  “借助基金平台,通过市场化融资,不仅为集团土地经营发展和股权投资提供市场化资本金补充渠道,还解决了集团新型城镇化项目增量发展部分的资金需求,助推产业发展,盘活集团存量股权。”渝富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渝富集团“降债减负”,还加快了其打造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步伐。

  不只是渝富集团,市属国企对外经贸集团、化医集团、西南证券、地产集团等也相继成立了股权投资基金,目前我市募集资金超过150亿元。

  “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有利于提高政府性产业资金的使用效益,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优化资源配置,也将促进政府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符合国际惯例。”市长黄奇帆表示,还可鼓励民营企业组建股权投资基金,可以形成财政、国资、民资三类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发展的格局。

   4、国资国企改革审慎稳妥推进

   未来3-5年2/3重庆国企将“混血

  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措施,有效推动了重庆国企的稳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截至10月,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8亿元,同比增长26%;上缴税金197亿元,同比增长24.4%。

  王秀模认为,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中,我市通过五个路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了我市国资国企内生动力,活力和效应也得到释放,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1+1>2效应。

  “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直接产生了效益,直接改善企业效益,改善政府财政效益,改善投资能力。”市长黄奇帆这样评价我市国资国企改革。

  比如,今年8月,我市签约的第一批涉及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总额1000亿元的PPP战略合作项目,在政府没有增加债务的同时,还为重庆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1000亿元的投资。

  据介绍,重庆国资国企改革的审慎稳妥、依法依规推进,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国资委专门印发简报,介绍重庆的做法。

  今年10月,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联合调研组来渝调研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情况,调研组人员充分肯定了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认为有不少做法和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

  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目前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在积极稳妥推进,不过,随着一些项目的签约实施,重庆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重庆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困难集中在三方面:国资国企改革综合配套政策尚需完善和规范;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部分集团及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厂办大集体和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成本高、维稳压力大等。

  该人士称,今后,我市将大力推动各类资本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结构,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

  按照规划,未来3-5年,我市2/3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80%以上的竞争类国企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此外,还要培育3-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打造10家左右中国500强产业集团;竞争类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

   相关新闻

   重庆银行试点员工持股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亮点之一就是发展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项目。12月8日,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今年来,重庆银行已经开始试点员工持股。

  2013年11月,重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为建立适应市场化、国际化要求的企业治理制度,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强化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责任,今年来,重庆银行积极探索国企高管股权激励机制。

  重庆银行公告显示,股票激励对象是包括重庆银行董事长、执行董事甘为民在内的8名高级管理人员,预计激励基金总额不超过563万元人民币。

  该方案采取了限定性股票激励的模式:银行延迟8名高管的部分应得绩效薪酬发放,即每人每年延迟发放的薪酬约占年度绩效薪酬的30%。按照延迟三年发放的规定计算,凡担任高管3年以上的,每人累计延迟发放的薪酬将接近个人年薪的90%。这些延迟的累积薪酬作为风险基金,委托中介公司利用截至2014年底的风险基金用于在H股市场上购买该行股票,购买数量根据股票市价而定。自风险基金获得之日起3年限定期满后,如公司达成约定业绩目标且满足一定条件,激励对象即可获得解锁的限定性股票。

  有专家表示,“重庆银行此次股权激励约束计划,符合国企改革稳妥推行的方向,符合国有金融机构逐步探索试点股权激励长效机制的改革步伐,很可能成为金融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先锋”。   (记者 杨永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