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别忘了敬老院的老人[图]

12.10.2013  12:47
重阳节别忘了敬老院的老人[图]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今年7月1日,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年节。节日的临近也让关于养老方式的探讨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为此,记者深入南昌养老机构,倾听老年人对养老问题的心声。

敬老院里老人们坐在一起聊天排解寂寞

   有儿无儿 机构养老都是选择

  79岁的董本祺是一位资深作家,见到董老的时候,他正在南昌市某老年颐养中心院子的健身器材上一展身手。

  2012年6月他选择来到这家机构养老,没有子女的他在敬老院看到别的老人的小孩都来看望自己的父母亲时,难免会有些许失落和哀愁。提起自己的养老之路,董本祺说他也曾尝试过居家养老。一开始他找了一个保姆,但是试验一段时间后发现不是特别理想,于是就转向了养老院。董老说,独身老年人要解决养老问题,机构养老是一种选择。

  见记者来访,陆水生(应采访者要求化名)兴致勃勃地展示起刚刚创作的重阳节诗歌,85岁的他和老伴儿来到这个老年颐养中心已经一年多了,由于妻子瘫痪,需要全面护理,自己一人无法照料,子女工作忙,无法居家养老;加上自己有经济能力,也是为孩子们省心。陆老有两个女儿,一个在北京工作,另一个在南昌本地,均已成家。“北京的老大一年来看两次,小女儿离得近每周都来。”陆水生说,言语中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不管何种方式养老,老人们更渴望的是得到精神关怀。”南昌市老年颐养中心社工部部长雷洁说,老年人更愿意享受来自子女的精神慰藉,即使陪老人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几句,来自子女的关爱对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安慰。也希望这些关爱和陪伴不只是在重阳节集中爆发,而应成为常态的互动。

   纾解供需矛盾 南昌将建70居家养老中心

  记者从省老龄委了解到,我省包括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约有17万张床位,存在一定缺口。省老龄委相关负责人说,有机构养老需求的老人一般是身体行动不便,没法居家养老;或者是独居,喜欢过集体生活,还能负担得起养老机构的费用的。

  选择民营养老机构,老人和子女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管理情况、收费标准、服务设施等。条件好的“一床难求”,条件不好的入住率不足,难以维系。而公办养老机构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床铺费,养老院承担伙食费等来维持,其中还有部分“三无”老人。一位从事机构养老的资深人士周女士表示,未来机构养老的供应与需求还需要进一步对接,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据了解,南昌今年计划新增70家居家养老中心(站),包括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家、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5家。其中,青云谱区将建设建筑面积达4201.73平方米的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预计到年底,南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将达到205家,服务用房面积将达到6万平方米,可为全市城乡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多方面服务。

  这则消息无疑让南昌市民的居家养老盼头更足了。对于居家养老,尤其是对独生子女来说,同时赡养2—4个老人,还要打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难度很大。在盼与难间,如何破题,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已迫在眉睫。

   记者手记

   孝心,经不起等待

  微博上有这样一个段子,老父亲80岁。一天,窗外飞来一只乌鸦。他问:这是啥?儿子说:是乌鸦。过了一会,父亲又问,儿子吼了起来:说了是乌鸦,你怎么回事啊!过了几天,儿子翻开父亲多年前的日记。“今天儿子三岁了,他指着公园里的乌鸦问我: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乌鸦。他又问,我又回答。他问了11次,我答了11次。”小时候,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所有的爱,长大了,我们离开了家,但我们依然是他们生活中最多的话题。诚然,养老问题的破解需要社会合力,但是年轻人也须躬身自省,如何为父母提供精神慰藉。尽孝心不能等待,如果你离家在外,不妨多打几个电话回家;如果你和父母在一起,更是要俯身耐心倾听他们的唠叨。莫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方才追悔莫及。

  记者修杰淼、实习生曹硕翰、何博颖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