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绽放于乡野的奇葩 看万安农民画的美丽蜕变

19.12.2013  16:16

万安之美,不仅美在山水,更美在文化。对于拥有十八滩文化的万安县来说,杨万线沿线村庄犹如成串的珍珠,熠熠生辉。11月23日,记者走进沿线的美丽乡村,一栋栋庐陵风格的农家小院映入眼帘,在绿意葱茏的村头、休闲广场,在农民的房前屋后、村里墙壁上随处可见的万安农民画,带着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成为装扮万安美丽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万安县,不少农民是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画笔,尽情描绘着美好的新生活。”随行的万安县窑头镇镇长吕前烈兴奋地说。夸张变形而不失重,色彩艳丽而不媚俗,作为一种根植于民间艺术沃土的草根艺术,万安农民画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茁壮成长,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正朝产业化方向大步迈进。

走进高陂镇田北村的农民画村,只见古樟、古枫、池塘点缀其间,画意盎然,一幅幅色彩奔放、充满生活意趣的农民画被独具匠心地印制在了展示墙上,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兴致勃勃地欣赏这种源自民间的独特艺术。画村内,果蔬采摘园等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成立了覆盖全村的丹青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画苑、农民画家住宅、农家乐等工程即将成形。目前,万安县已有13名知名农民画家入住画村潜心创作,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通过统一装裱后将向全国各地出售。

万安县委书记李伟平告诉记者,该县致力于将万安农民画进一步发展壮大,把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万安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农民画传承发展领导机构,制定了农民画产业发展规划;创办了万安农民画协会,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农民画教学课程,在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农民画专业班,培养农民画专业画家。去年,万安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精心选址,确定在农民画家较多、山水人文环境较好的高陂镇田北村,规划投资约1亿元高标准建设集农民画创作、展示、培训、写生和休闲旅游“五位一体”的农民画村,将这里打造成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农民画创作基地。今年,万安县又投入“真金白银”为农民画注入活力:正式运营年销售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农民画销售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鼓励农民画作者“师傅带徒弟”,按每名学员5000元的标准对传授人进行奖励;农民画作者举办个展、联展,或者外出参展、参赛获得奖励的,均再给予相应奖励;每引进一所高校到田北农民画村挂牌建立学生写生基地的,一次性奖励引进人1万元……

最近,县里又与南昌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等省内10所高校签约,将田北村作为美术教学基地。如今,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将文化旅游理念融入农民画产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促进文化、旅游、生态深度融合,实现万安农民画集群发展,提升万安农民画艺术品位,打造体现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万安文化品牌,万安农民画实现了华丽转身。”万安县委宣传部部长刘修桢高兴地说。

万安农民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万安农民画源于唐宋两朝的寺庙壁画、雕刻,至上世纪50年代“万安农民画”开始声名鹊起。上世纪80年代,万安县农民画的创作队伍达到100多人,并有24位作者加盟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万安县国画大师梁书之子梁西江的带领下,万安县农民画家层出不穷。

肖群是一名以杀猪为生的农民,坚持闲暇时间创作农民画已有几十年,去年以来,他和县里的几位农民画家一直忙于在美丽乡村建设点作画。他告诉记者,“以前画画只是个人爱好,如今县里高度重视农民画,凡是美丽乡村建设点都邀请我们去作画,画一幅小的农民画能赚200元,大的画按400元一平方米计算,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如今,万安农民创作已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自娱自乐走向自主闯市场。今年,匡小兵等5名农民画家先后参加了山东日照首届农民书画艺术节、第九届青岛中国画展以及福建厦门书画展,他们带去的近400幅作品被收藏家以高价一抢而空。至今,万安农民画有近3000幅作品在各地展出并获奖,50多幅作品获国家级大奖,400多幅农民画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2000多幅农民画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和个人收藏。万安农民画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时代气息,正成为备受国内外艺术收藏界关注的民间奇葩。

文化旅游产业,是造福子孙的朝阳产业,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积极整合文化、旅游、生态等要素,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更多省内外的农民画家来这里创作、培训、展览、销售中国画和风俗画;加快农民画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步伐,让农民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我国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焕发新的光彩。”记者面前的李伟平目光中写满了憧憬。

从一朵绽放于乡野的无名小花到光彩夺目的艺术奇葩,万安农民画正实现美丽的蜕变。(记者黄颖邱玥 通讯员高春燕)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