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坪农场:用民族风为垦区发展添新篇

06.08.2014  15:48

  峡江县金坪华侨农场,地处赣中腹地,峡江县南端,105国道纵贯全境,是江西垦区为数不多的民族垦殖场之一,也是峡江县唯一一个民族乡。金坪华侨农场有京族、侗族、壮族等8个少数民族,是江西省少数民族最多的乡;该场新民村又是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7个民族的同胞同居一村。

  初识金坪,便被她不动声色的美所吸引。车渐行渐近,镶着鎏金大字的总场大门,樟树荫铺满的金坪大道,带有浓浓的农垦“”的办公大楼,让人有瞬间的恍惚,农垦之巨变,竟在短短几年中。

  沿着干净整洁的金坪大道,富有民族特色的“镇村联动”精品示范带,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长廊”,一栋栋风格独特的农垦集中安置小区,一张张安乐满足的笑脸……一个个“幸福”元素,绘就出一幅富有民族风情的动人画卷。

  打造安居工程

  750户喜迁危房改造安置小区

  住房是什么?于小家,住房是家,是依靠,更是希望;于国家,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之根基。搬新家,住新房,是农垦人的“”。梦醒时分,王子从童话走进现实——全省35万农垦人搬进新居。

  金坪华侨农场金坪村,是一个拥有309户1100多人口的村庄。危房改造前,这里的村民大多住在拥挤的平房内,住房难成为当地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2011年,金坪华侨农场启动危房改造项目,克服资金严重不足的“瓶颈”,在金坪村建设了数百套职工合伙房,让当地村民圆了安居梦。这份“厚礼”,直到今天,还让村民陈福伦感觉幸福满满,“我一家5口人由京族、壮族、汉族3个民族组成,以前挤在20多平方米的低矮平房内,房屋破旧不说,连自来水都是公用的,现在各家各户都有自来水,做什么事都方便,条件蛮好”。这样的幸福感,还在很多人的心中蔓延。三年来,该场(乡)危房改造项目任务数750户,在新民村统一规划新建161幢新房、36套济困房,在移山村投资100万元建成济困房21套,在金坪村、南下村启动民资3000余万元建设了324套职工合伙房……这样的努力,解决了相当一部分职工群众的住房难题。据了解,该场每年筹资120万元为原农场职工解决社保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宜居是归宿。环村水泥路、休闲文化广场、庐陵风格建筑,走进如今的金坪华侨农场朝阳村,别具一格的民族特色景象让人流连忘返。这是该场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做活“联动”文章展现出的秀美画卷。据了解,金坪一直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提高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加大“马力”,整合民族乡、示范镇和新农村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以105国道为主轴,以圩镇为中心,坚持规划先行,突出民族特色,统筹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打造了全市“镇村联动”精品示范带,被评为吉安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乡镇。

  大力发展产业

  群众平均增收近2000元

  “郡县治,天下安。”若要天下安,惟有富民。如何带动农民发展现代产业,走致富路,过小康生活?以金坪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农民传统种植习惯,该场着力打造千亩井冈蜜柚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千亩优质果品基地、千亩蔬菜基地……作为全省“最年轻”的民族乡,金坪的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足以让每个金坪人为之骄傲。吸引群众加入专业合作社,参与经营管理,群众平均增收近2000元,更是让金坪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继续深入推进四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井冈蜜柚这个龙头产业,该场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业配套设施。同时,抢抓机遇,坚持工业强乡,重点做好浙江嘉兴港区工业园整体内迁项目对接跟进工作,并依托金坪民族华侨创业园,积极吸引各类资金投资标准厂房建设,打造企业孵化平台,壮大乡域经济实力。

  采访结束,握手言别时,该场党委书记李庆生说:“金坪虽不是生我的地方,却是养我的地方。我用脚丈量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用责任和使命带领大家走上幸福之路。希望产业发展的快车,能够载着乡亲们行驶在致富旅途。


    附件下载:    '+sName[0]+''); for(var j=1;j                             '+sName[j]+''); }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