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方决定启用“蓝鳍金枪鱼”下水搜寻MH370

15.04.2014  10:02

央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北京时间早上7点03分,马航MH370客机残骸搜索工作已经进入第39天。中国海空军搜索力量昨天(14日)首次在南印度洋同一任务区联合搜寻马航失联客机。海军“井冈山舰”通过瞭望人员和舰载设备不间断搜索海面可疑漂浮物,而空军飞机以200多米的飞行高度观察海面,目前尚未发现与马航失联客机有关的物品。

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昨天(14日)在珀斯,就马航MH370客机事件搜寻进展,举行了新一轮的新闻发布会。澳方称,由于连日来一直没有侦测到水下脉冲信号,而黑匣子电量也仅在30到40天之间,因此,澳大利亚“海洋之盾”号军舰准备停止使用拖曳声波定位仪。

在发布会上,澳方还表示,此前发现的4组信号是最好的线索,经过分析,发现四次已知脉冲信号中有一个信号特别强烈,应该是来自人工设备,与客机黑匣子信号相符,现在应当根据这4组信号确定的范围内,投入“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继续展开水下搜索工作。澳联合协调中心指挥官休斯顿简单介绍了"蓝鳍金枪鱼"的工作原理。

休斯敦:若我们的水下航行器在海底有所发现的话,它可能会再次浮出水面,然后再搭载一个摄像机,在浅道水里继续进行疑似残骸的拍摄。这组水下航行器将会使用测扫声纳,它们能够进行高分辨率的扫测。我们希望利用现在的自主水下航行器看到残骸图象,最后找到残骸。

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是一种专业的水下搜寻设备,之前关于“蓝鳍金枪鱼”为何一直按兵不动引发了不少质疑。到底“蓝鳍金枪鱼”是一种什么样的仪器?它又如何在茫茫海底寻找黑匣子?

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的外形和潜艇相似,长493厘米、直径53厘米、重750公斤。在标准负载和3节航速下,续航能力为25小时,它可以潜入水下4500米深处。这种航行器成像效果很好,但是行动缓慢,一整天只能搜寻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搜寻一平方公里可能需要一个月。“蓝鳍金枪鱼”的搜寻原理是依靠声呐设备在海底扫描,发现可疑目标后回升至水面,改装上摄像机后再次下潜,为搜寻人员提供水下画面。在探测范围方面,"蓝鳍金枪鱼"擅长在较短距离内"定点"查找。所以必须先对黑匣子初步定位,精准提供海底地形地貌和洋流变化后,“蓝鳍金枪鱼”才能开始工作。

北京时间早上7点07分,从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那里,我们了解到了最新搜救工作的进展情况。

胡方:澳洲方面自从宣布投放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的航行器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了14个小时了,水下航行器的标准工作周期是两小时下潜,16小时的搜索,两小时的上浮,4小时的数据下载和分析。所以从现在来看,还在处于一个搜索阶段,目前没有金枪鱼返回的任何的消息。整个金枪鱼水下航行器的搜索工作将会总共持续6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它会对整个划定的搜索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搜索。目前所知的海底并没有崎岖的山地地形,大部分地势比较平缓,但是海底会有很多的瘀泥,这可能会增加搜索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