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溪县农村耕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

30.12.2014  11:06
 

  近期,金溪县统计局组织各乡镇统计员对全县耕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对全县耕地流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一、全县农村耕地流转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金溪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促农业发展、保农民增收的目标,把推动农村耕地流转工作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抓手,加强引导,注重规范,使农村耕地流转呈现出了较好的态势。截至2014年9月底,全县家庭承包经营的耕地面积为351719亩,涉及农户数为52166户,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135431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8.5%,具体情况如下:

 

  1、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 

 

                                                                                                                                                                                单位:亩

 

流转总面积

其中:1.转包

2.转让

3.互换

4.出租

5.股份合作

6.其他形式

135431

71822

1565

206

44522

12075

5241

 

2、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去向

 

                            单位:亩

 

流转入农户面积

流转入专业合作社

流转入企业

流转入其他主体

111219

17925

456

5831

 

3、已流转的耕地流转前、后的用途

 

                        单位:亩

 

流转前用途

流转后用途

种植粮食

种经济作物

休闲或轮歇地

抛荒弃耕

种植粮食

种经济作物

苗木种植

养殖用地

非农业经营

133292

1117

690

332

132565

1948

810

62

46

 

  从调查的数据看,全县农村耕地流转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

 

  1、流转类型多样,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将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以流转主体为标准,可分农户与村组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流转面积约占总流转面积的82.1%。二是以流转方式为标准,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转。其中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分别占总流转面积的32.9%和53%。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将耕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

 

  2、流向产业比较集中。从调查统计的结果看,耕地流转主要集中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其比重达99.3%,其中用于种植粮食作物面积为132565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97.9%,用于种植经济作物面积为1948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1.4%。

 

  3、流向大户比重较大。在流转的135431亩耕地中,经营100亩以上的农户有144户,面积为34265亩,占耕地流转总面积的25.3%。

 

  二、耕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轮土地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大量劳动力向当地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步伐,耕地流转应运而生。目前,全县的耕地流转工作已在全县13个乡镇、150个村全面展开,基本上村村都有不同程度、不同规模的耕地流转,一些基础条件较好、外出务工人员集中的乡镇,耕地流转面积较大,总的情况较好,但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耕地流转质量和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耕地流转年限短,不利于地力提升。日前,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对294户耕地流入户采取问卷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该294户共流入耕地41398亩,其中流转年限为1年到3年的有221户,占75.2%,流转面积达27407亩,占66.2%。除土地承包30年期限瓶颈外,农民不愿长期流转也是制约耕地发挥规模效应的重要因素。很多农户预期耕地租金还会大幅上涨,因此流转合同只签一年到三年,“短期出租,经营者肯定不敢投入,甚至采取掠夺式的经营方式,不利于地力提升。

 

  2、费用高,流转效益低。一是当前的土地确权、责任制初期形成的田地整分细划,导致自发流转的农户普遍规模较小、不成片,且流转的地块大部分是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和山区冷浆田,机械操作十分不便,管理困难,造成成本费用过高。二是耕地租金不断攀升,种粮经济回报低。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扭较重,粮价偏低,农户之间的耕地流转往往是耕地免费送给对方耕种,对方代交各种税费;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央支农政策力度的加大,耕地收益也呈明显上升趋势,耕地流转费用也越来越高,经营者收益也就越来越低。调查显示,耕地流转费用金溪县秀谷镇为每亩150-300元,陆坊乡为每亩300-400元,而何源镇每亩最高竟达500元,过高的费用,导致经营者收益过低。如双塘镇双塘村农户周水生2013年流入耕地面积40亩,全年种粮76亩,种粮总收入86184元,除去种粮成本38000元和耕地流转费用4000元,纯利润为44184元,平均每亩只有581元。

 

  3、陈旧观念束缚,给耕地正常流转带来了障碍。首先,部分基层干部重视不够。认为耕地流转是农户和经营者自己的事情,与己无关,对此听之任之,支持服务不够。其次,农民观念陈旧不愿流转。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对耕地具有根深蒂固的依赖情结,认为只要有了耕地,生活就有了保障。三是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还不能真正融入城市,他们不愿放弃耕地,政府只能引导而无法强制,耕地流转还存在多种阻力。

 

  4、农村社保体系滞后,影响了耕地正常流转。由于农村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耕地收入来解决就医、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耕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于流转耕地存在后顾之忧。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打工,留在家里85%以上是老人和妇女,他们一方面照顾子女上学,一方面在家务农维持生活。

 

  5、流转行为不规范,容易引发耕地纠纷。农村耕地流转普遍存在私下流转多,委托流转少;转包、出租多,转让、股份制少;口头协议多,文字协议少的现象。农民法律意识淡薄,流转耕地95%以上是在熟人、亲戚、朋友之间进行,而不是通过市场进行交易,流转只是双方的一种口头约定,没有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加之耕地流转变更、登记备案制度没有完全健立,致使乡村两级对耕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以掌握。一旦发生耕地纠纷,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

 

  三、加快耕地流转的几点思考

 

  耕地流转一方面为农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是高效利用土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然方向。为了使这个新型的产业得以健康发展,建议从五个方面抓起。

 

  1、宣传引导,促进农民传统耕地观念的转变。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是耕地流转的主体。让农民意识到耕地流转的重要性,主动积极地参与耕地流转,是加快耕地流转的前提。各级要进一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耕地承包法》和国家关于耕地流转的政策法规,消除农民流转耕地后的顾虑;要充分发挥经营大户的典型示范作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转变思想观念,主动参与耕地流转,推动耕地流转加快发展。

 

  2、政府推动,确保农村耕地流转规范有序。加快耕地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各级特别是乡村两级要深化认识,准确定位政府在推进耕地流转中的角色,进一步强化”引导、协调、服务、监管“职能,落实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实实在在地把耕地流转向纵深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搭建”信息、服务、交易、技术、融资“等方面的平台,促进耕地流转有效对接,为发展生态、高效、精细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贷支持,提高耕地流转效率。

 

  3、保障到位,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加强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长期以来农民依赖耕地的传统观念转变为依靠基金式的社会保险和保障上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耕地流转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4、扩大就业,拓宽农村耕地流转空间。耕地问题非常敏感,涉及到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耕地流转的着力点应放在”动人“上,只有人口转移了,”动地“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做好耕地流转工作的前提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工作,同时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长期在外务工和经商、办企业的农民自愿退出承包耕地转变为城镇居民。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实质性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耕地后稳得住、能致富,为农村耕地流转创造必要条件和有效空间。

 

  5、加强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种田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绝大部分农民仍是沿用先前传统模式来进行田间管理和作业。而传统的模式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小块经营,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效率低下,农业产出低。因此,传统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有关部门要强化培训力度,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会运用现代农业科学管理模式,能在现代农业领域驾驽全局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现代农业领域的生力军,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