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小村有了民俗馆

02.03.2016  15:45

   (江西广播网3月2日讯 通讯员 潘凯峰 林青霞)“这个叫播种划行器,以前爷爷就靠它来播种;镰刀是收割稻子用的;风车是……”3月1日,在金溪县下李村民俗馆内,65岁的李自国指着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农耕用具给8岁的孙子李梓豪讲解着。老人告诉笔者,小孙子在杭州长大,根本不知道田是怎么种的,更不要说这些农具了,在民俗馆里,他东看西瞅,对什么都好奇。

  “现在,很多城里的年轻人只在书本里、网络上了解农耕,很少有机会见到以前的农耕用具;加上很多农民进了城,过去农村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具,还有一些民俗活动等,也慢慢被遗忘;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老农具也将被淘汰……为让子孙后代了解这段历史,村里办起了这个民俗馆。”下李村村书记李爱荣还兼任民俗馆的管理员。2015年,下李村抓住省级中心村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的同时,注重传承传统文化,在村里建成了该县首个村级民俗展馆。民俗馆建于四栋互通互联的清代古建筑大夫第内,该建筑群为曾任上饶广丰县教瑜的李文登于清光绪年间建造;共分“新风馆”“农耕民俗馆”“村史馆”。馆内收藏的物品包括犁、耙、风车等过去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寻常物品,虽不贵重,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发展、极具浓郁乡土气息的物品也要消失了。

  “这些老物件我也是在童年的时候才见过,现在看见它们,很亲切!”来自抚州市区的黄先生是专程带着孩子过来的,参观完民俗馆后深有感触。如今通过口口相处,下李村民俗馆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些“乡土味”浓厚的摆件,让游客们寻找到了故土家园的“”,记住了浓浓的乡愁,留住了美好记忆;也让年轻人了解了历史,懂得先辈们创业的艰辛,明白今日生活的来自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