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届柏林电影节华语片阵容强 有望夺“金狮”

14.02.2014  18:29

  当地时间2月6日至16日举行的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吸引了来自70多个国家的电影在各单元放映,其中有20多部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争夺“柏林熊”。与近年来华语影片在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电影节星光暗淡的情况不同,今年不仅有3部华语电影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还有9部华语片在其他单元亮相。

   浓厚的艺术风格和政治色彩

  柏林电影节自1951年举办以来,浓厚的艺术风格和政治色彩就与戛纳、威尼斯等竞争对手相对注重商业性的大肆宣传泾渭分明,较之世界其他的大型电影节则显得更加兼容、客观和冷静,同美国奥斯卡偏重好莱坞的传统相比又更富世界情怀,它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可以说,正是这些曾经熟悉和正在熟悉的面孔使得整个柏林电影节更加与众不同,令人眷恋,充满温情。

   华语电影阵容强大近年来少见

  同去年主竞赛单元没有一部华语电影的尴尬情形相比,今年参加柏林电影节的华语电影阵容之强大,是近年来少见的。

  共有3部华语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宁浩的《无人区》已经在国内上映,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不错的票房。另外两部电影分别是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娄烨执导的《推拿》。有影评人认为,《白日焰火》将成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一匹“黑马”。电影节常客娄烨携郭晓冬、秦昊、梅婷等主演的《推拿》亮相柏林。影片改编自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描述了盲人推拿师这一特殊群体,反映出他们在生活、爱情等各个方面的困境。

  此外,还有9部华语片将在其他单元亮相,包括蔡明亮的《西游》、陈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林超贤的《魔警》等。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里克在评价中国电影时表示,当今中国导演以更为现实、开放的方式讲述生活,而不再像从前那样以隐喻来表现真实。

   竞争激烈 强片如云

  尽管主攻金熊的华语片数量破了纪录,但是获胜的把握并不是很大,因为今年的入围电影均实力不俗,“夺熊”之争势必悬念迭起。综观本届主竞赛单元20多部影片,新锐之气仍在,“名家”同样耀眼;现实、政治关怀不减,而女性和青少年视角尤为突出。

  柏林电影节推崇个人艺术风格,本届的开幕大戏美德合拍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一例。导演韦斯·安德森早就以天才的电影配乐、精妙的剪辑以及充满温情的喜剧风格赢得世界声誉,这部新作则讲述了一名酒店礼宾员与其年轻门生共同经历的悲喜人生。同样的还有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和秘鲁女导演克劳迪娅·略萨。林克莱特的《爱在黎明破晓前》系列爱情片深入人心,此次的参赛片《少年时代》以同样的细腻风格展现小男孩的成长。略萨曾斩获2009年柏林金熊奖,今年将以《在高处》探讨人性、艺术与救赎的现代命题。另外,日本名导山田洋次还将延续其“平凡人物视角”,《小小的家》讲述20世纪上半叶日本一段情爱故事。而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阿伦·雷奈以90多岁高龄登场。作为上世纪法国新浪潮电影时期“左岸派”的杰出代表,他曾以《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等名作将电影的文学性与哲学性推向高潮。今年,雷奈带着新作《纵情一曲》再次入围主竞赛单元,这也许将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影像艺术作品。

  担任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委的不仅有香港演员梁朝伟,评委会主席——美国制片人、编剧詹姆斯·沙姆斯是李安导演的“御用”编剧,他的口味偏文艺性,或许这会让今年柏林电影节的获奖名单更加四平八稳。柏林电影节对本土电影十分关照,作为东道主的德国在20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中就占有4部。另外,德国与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合拍的电影也有多部入围,占尽了天时地利。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