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与“上合”的二重奏

09.07.2015  10:44

  双峰会的“无缝衔接”为两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创造了诸多交流平台。会场内外频繁的多边和双边互动,给两个组织的成员国领导人提供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其带来的外溢红利,远不止两次峰会成果本身。

  7月8日至10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5次会晤,先后在俄罗斯南部城市乌法举行。“双峰会”模式并非首次出现。2009年,在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上合组织峰会之后,金砖国家举办了首届峰会。金砖峰会制度在肇始之初,就曾邂逅上合组织。由于当时两大组织在合作议题和成员国方面的差异,它们之间除了时间上的衔接和举办地的重合,并没有发生太多的交织。

  不过,当两大峰会在五年之后同时重回俄罗斯时,它们之间显然发生了更多的交融。这种变化植根于五年来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大变局之中,因而具有深远意义。

  作为金砖国家成员的印度申请加入上合组织,成为两大组织交融的一个缩影。如果这一申请顺利实现,中、俄、印将同时成为两大组织中规模最大的三个国家。此外,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点国家加入上合组织,对于该组织自身发展和中国改善西部安全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成员国交织背后起推动作用的,是两大合作组织对拓展合作领域和范围所进行的努力。在以往的合作中,金砖集团和上合组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共同反对的东西”基础之上:反对欧美垄断全球治理领导权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是联系金砖国家的重要纽带;而共同反对“三股势力”,则始终是上合组织的主要目标。“共同反对的东西”虽然能让这两个组织各自的成员国站在一起,但仅限于此并不能深入促进组织内部关系的有效协调,以至于一些欧美的研究机构曾预言,这两大组织都会成为“自身内部矛盾的受害者”。

  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方案因西方大国阻挠难以落实、新一波国际恐怖主义来袭、新兴大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俄罗斯受到欧美严厉制裁等紧迫议题复杂交织的国际背景下,“金砖”与“上合”各自的成员国也面临着如何通过加强内部联系深化合作的突出问题。同时,安全议题与经济议题全球互动的增强,也使以经济合作为主的金砖集团与以安全合作为主的上合组织有了更大的对话空间。此次两大峰会的重逢虽然得益于机缘巧合,但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过去五年中全球治理领域“议题互嵌”趋势急剧凸显的需求,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在“共同支持的东西”基础上加深内部合作。

  双峰会的“无缝衔接”也为两个组织的所有成员国创造了诸多交流平台。会场内外频繁的多边和双边互动,给两个组织的成员国领导人提供了广泛交流的机会,其带来的外溢红利,远不止两次峰会成果本身。

  乌法盛会也是中国外交面临的一次重大机遇。近年来,中国推动的“三大国际银行”倡议在双峰会中首次齐聚:中俄印作为亚投行的三大股东同时与会;去年巴西福塔莱萨会议宣布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后续安排会成为金砖国家继续研商的重要议题;而上届峰会决定加快成立的上合组织开发银行也有望取得新进展。此外,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方案和印度“季风计划”等区域合作方案的进一步对接而言,双峰会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新型金融工具为纽带,“一带一路”建设有望进一步赢得与会国的关键支持。

  一些西方国家将印度申请加入上合组织视作其“承认中国亚洲领导角色”的表现,进而把双峰会看作是“俄罗斯组建政治集团”或“中国谋求霸权”的举措。这些简单而武断的结论背后,都是“阴谋论”思维在作祟。实际上,无论是金砖集团还是上合组织,都远未达到乌克兰危机后重新趋于活跃的西方七国集团合作的紧密程度,也不可能走向同欧美对抗的道路。

  无论是对于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合作范围,还是对于金砖国家寻求新的共同支撑,乌法都将成为一个重要节点。放到更长的时间脉络中看,乌法必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加强合作的重要历史地理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