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百年名校”江财梦系列十——金融学院:彰显专业特色助推学院内涵发展

12.11.2014  20:13

    【编者按】栉风沐雨九十载,扬帆起航百年梦。2013年,勇于追梦的江财人风雨兼程中走过了90年的办学历程;2014年,善于弄潮的江财人振奋人心地提出了建设“百年名校”的宏伟梦想。2014年5月20日,王乔校长在《江西财大报》发表了题为《夯实“百年名校”根基,燃起“百年名校”梦想》的署名文章,对“百年名校”的发展定位、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深化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思考,激发了江财人对“百年名校”的圆梦热忱。8月26日上午,我校在新余召开2014年暑期工作会议,围绕“内涵建设、创新发展,为实现‘百年名校’目标打下良好基础”的会议主题,暑期领导干部培训班全体同志参加会议,校党委书记廖进球、校长王乔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廖进球书记以“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为建设‘百年名校’做出新贡献”为题,从使命自觉、发展自信、差距自省、奋发自强4个方面,对江西财经大学建设怎样的“百年名校”和怎样建成“百年名校”进行了系统思考与详细阐述,进一步深化了对奋力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的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

 

      十余载砥砺前行,换一轮春华秋实。金融学院通过规划引领的合理布局、朝乾夕惕的潜心治学,相得益彰的合作交流,彰显专业特色助推学院内涵发展。多年来,我院先后涌现出了一群卓然成家的学界名师和潜心治学的青年才俊;撰写出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学术精品;培养出了一大批敢为人先的业界精英。

规划引领,学院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围绕着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事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等要求,金融学院对学院培养什么样的金融人才、如何培养金融人才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思考,并就金融人才培养顶层设计、金融人才培养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规划引领,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使学院教育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调整学科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依据最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金融学院整合教研师资资源,凝练专业方向特色,在教务处组织下向教育部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投资学专业;同时,在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背景下,金融学院适应当前财经类院校金融学方向多元化、证书化的发展需要,从2014年起开始兴办FRM这一针对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资格认证考试的新专业方向。加上原有金融学、保险学2个专业,金融学院本科教育已经形成“3专业+1方向”的相对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覆盖本科专业目录金融学类下大多数专业。


      二是全面强化教学管理,实施全覆盖听课。自2012年开始,金融学院为了提升本科教学水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在本科教学中率先实施“全覆盖听课制”。学院班子成员及各系负责人分别走进课堂,亲身聆听学院专任教师的授课,实地检查专任教师的教学情况,确保听课100%地覆盖每位教师。“全覆盖听课”主要是查摆问题与经验总结,查找自身教学中的不足,总结出好的教学方法。听课者在课间或课后,与专任教师就教学进行倾心交流沟通,大到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节奏的把握,小到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仪态的规范,使全覆盖听课做到“有听课、有反馈、有交流”。
 

      三是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过程化管理,将研究生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到每个阶段。自2013年6月以来,学院组织全院硕士生导师多次讨论了关于学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9月中旬通过了《金融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金融教研字【2013】7号、8号)。该管理办法从研究生入学、开题、论文类型、论文撰写、预答辩、论文检测、论文盲审到论文正式答辩,每个阶段均做了规范化要求,提出明确的任务和目标。通过过程化管理,将质量监控推前,在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提升的同时,能给予研究生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修改和完善论文,最终达到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目的。


朝乾夕惕,学院学术科研勇创佳绩


      学院深知学术科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成为学术强院,必须凝心聚力,朝乾夕惕,不断地凝练学科方向,挖掘学术潜力,打造学术团队。


    为了激励每个层次教师的研究积极性,学院在建立多种资助渠道方面做好文章,已覆盖全院所有专任教师。如,建立适合全院教师的“国家级课题培育支持计划”、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青年人才扶持计划”和适合有一定学术积淀教师的“学术团队支持计划”。国家级课题培育支持计划主要以国家级课题申报为目标,每年从学院国家级课题申请者中挑选部分优秀项目先行资助,2013年共有三个教师获得资助支持。2014年学院推出青年人才扶持计划,为学院年轻教师在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预先提供一定经费资助,带动学院年轻人才成长。学术团队支持计划拟将每两年资助2至3个具有国际前沿性的创新团队,通过凝聚学院研究精英,以金融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和前沿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逐渐形成有特色、有品牌、有影响的团队。


      目前,学院逐步凝练出货币银行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与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理论与政策等极具特色和相对成熟的研究方向,先后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在2013年度我院国家级、教育部级项目立项达6项,其中《贸易—资本双权重下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编制研究》项目被评为国家社科类重点项目。2014年,我院国家级课题再次获得大丰收。赵玉洁博士、杨炳铎博士申报的两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及吴伟军、胡志军两位博士的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了立项。在学术论文方面,仅2013年,金融学院发表权威论文及SCI检索类论文表就有六篇。其中,我院教师在国际著名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上,以金融学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了题为“Robust tracking error portfolio selection with worst-case downside risk measures”的论文。据悉,该期刊是荷兰蒂尔堡大学2013年在对“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时,所选用的35种国际顶级、一流经济学期刊之一。( https://econtop.uvt.nl/rankingsandbox.php


相得益彰,银校合作之花华丽绽放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我院不断加强与地方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江西分公司等银行、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相互对接,联合创建实践教学基地29个,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升专业素养提供平台支撑,通过开设金融高管讲坛、举办全国性金融学术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深化“银校合作”,助推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立足于学生培养和就业服务的“银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新型合作模式。近年来,我院通过华融模拟银行,艾弗模拟外汇交易及鼎诚保险,这三项学生模拟学术版块的运营,与新华保险,民生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对工商银行杯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的积极参与也为我院学生赢得了200多个暑期实习岗位。多年实践教学的孜孜历练,金融学子在各类学生竞赛活动中取得骄人成绩,如在第四届“工商银行杯”全国大学生银行产品创意设计大赛中,我校参赛作品“微信银行”在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的评比中脱颖而出,荣膺十甲之列。2014年在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金所杯”全国高校大学生金融期货及衍生品知识竞赛中,我院硕士生、本科生共9名学生从3万余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文/金融学院  邱晓平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