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金融骗局频出小心自己成为“接盘侠”

13.01.2016  21:32

  金融骗局频出 小心自己成为“接盘侠

  理财师提醒:重收益同时更要提防风险

  市民谭女士看到微信朋友圈的一条分享后,迅速收回了之前投资的数千元钱,虽然这个投资平台号称收益达到了15%,而且目前她也拿到了第一笔收益,但是她觉得还是稳妥起见,规避风险更为安全。

  不久前谭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一款基金,这款基金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通过网银投入资金,就可以每天查看收益了。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收益很高,“我的朋友投入5万元本金,3个月收入了1.5万元。”朋友的推荐让谭女士也动了心,很快她就投入了数千元购买了这款基金,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深深的不安。

  在谭女士的认知中,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一个纸质凭证,而在手机上的操作虽然有电子凭证,但是一旦手机出现问题、丢失,或者出售方毁约,就很难找到负责人。“我想来想去都觉得心慌,”再加上收益率比较高,“这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总认为不靠谱。”这种不安在看到一条朋友圈分享《73个金融理财骗局》后达到了最高点,虽然自己购买的基金不在名单之内,但谭女士还是决然收回了投资。

  而王梅和谭女士态度不同,她认为投资总有风险,不能因为风险而放弃投资。王梅也是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某金融互助平台,这个平台的收益更是高达30%,为了规避风险,王梅只投入了2000元,“这样一来3个月就差不多能够收回成本,第4个月就基本是纯收益。”而且因为投入不大,即使出现损失,也能够承受,“只要能撑3个月,我就已经规避了风险。

  在某银行理财师看来,目前各类理财平台众多,其中不乏各类骗局,市民要谨慎提防。“任何理财方式,都有它固定的投资渠道,也即是说你能知道你的钱被拿去干嘛了,你的钱是怎样盈利的。但是很多平台,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盈利,而且为什么利润这么高。”这位理财师分析,目前很多的理财模式并没有盈利渠道,之所以投资人能够拿到利息,是因为不断有人进入到这个理财模式中。“也就是说前面投资人拿到的收益是后面投资人的本金,这样的理财模式就是不断发展下线,直到某一天突然崩塌。

  一位长期从事金融理财的李姓人士表示,很多加入各类理财模式的人都是抱着一种赌博的心态:“觉得自己投资小,赚了就是自己的,赔了就当丢了。”李先生认为投资当然有风险,但是投资人可以从一开始就搞清楚理财平台的资质以及盈利模式,“要以谨慎心态面对而不是在什么都不了解的前提下盲目赌博。

  理财师提醒,很多金融骗局从一开始也是能够盈利的,因为只有高额的收益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投入。而很多市民抱着侥幸心态投入小额资金,觉得这样能够规避风险,但事实上更多的人一旦连续几个月拿到了收益,就会抵挡不住诱惑,加大投资。等到投资人的投入加大到一定程度,高额收益难以保证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部分投资人纷纷取出本金的情况,类似挤兑。“到了那个时候模式崩塌,跑得慢的就会血本无归。而你是不是那个‘接盘侠’,谁也不知道。

  李先生表示,自己多年投资各种平台,但是对于各类高回报的平台一直持有谨慎态度。“是否有正式网站,是否有备案公司和工商登记,这个很重要。”而且收益过高就要提防有钓鱼的风险,“很多人投资就看收益率高不高,但事实上资金安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