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锣"再次敲响食品安全警钟 市民期盼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29.03.2015  11:31

  3月,火腿肠行业又曝“黑天鹅”事件。18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河北、山东部分地区生猪检疫监管流于形式,有疑似口蹄疫病猪流入山东德州金锣。金锣集团官网随即称德州分厂立即停产,封存产品。

  25日,记者走访南昌多家超市发现,金锣火腿肠已下架。但对于食品安全,市民期望的不仅仅是下架。

  部分金锣火腿肠已下架

  据央视“焦点访谈”3月18日报道,河北深州市一些农户将疑似患有口蹄疫的生猪卖给收猪站,而在交易现场并无检疫人员对生猪出具检疫证明。在德州,同样有疑似患病的生猪被运送到金锣公司,这些生猪的《检验合格证明》与其显示的开具单位所提供的检疫证明存根存在出入。随后,执法人员在德州金锣厂内发现大批生猪未按规定佩戴耳标,生猪运送人员透露“检疫证明随便印,可以自己打”。报道发出后,部分责任人已被控制。

  25日下午,省城红谷滩一家大型超市,记者在存放火腿肠的货架和冷柜里都没有看到金锣火腿肠。超市导购人员告诉记者,金锣火腿肠几天前下架了。随后,记者走访了省城其他多家超市,在火腿肠区域,同样没有看到金锣的身影。

  食品安全挑逗神经

  食品质量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金锣火腿肠事件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究竟有多大?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金锣旗下的产品对于南昌消费者来说,认知度很高。一家超市的导购员告诉记者,平时金锣牌子的火腿肠都卖得不错,很多消费者会特意选择这个牌子。“没想到这么大的品牌也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该导购员摇着头说。

  一些市民听说后也非常惊讶。 “我以前总吃金锣牌子的火腿肠,没想到会被央视曝光出这样的问题,这也太可怕了。”一名逛超市的市民明确表示,以后不会再购买金锣火腿肠了。“过春节的时候,我还买过金锣火腿肠,这工厂也太黑心了!”市民冯先生气愤地说。

  期盼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问题不断,加重了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对舌尖上安全的期盼。

  著名社会学家王明美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舌尖上的安全”一再失守,损害的不仅是公众的信心,更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事前预防永远重于事后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要企业守住良心,也要政府守住责任心。

  对此,江西赣翔律师事务所律师涂小霞也表示,《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但是,当前食品安全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正是不法分子不讲诚信,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因此,要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就一定要守住食品企业生产关。

  “食品安全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合力。”涂小霞说,只有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凝聚起维护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才能为公众身心健康筑起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为食品安全迎来一片亮丽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