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忆文革惨死的吴晗:他57年整人也很无情

28.03.2014  17:35

本文摘自《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3月7日第15版 作者:钱之俊 原题为:钱锺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

图为钱钟书和亲友,右一为钱钟书先生,中为妻子杨绛先生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大陆。杨绛说:“解放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们爱祖国的语言文化,也不愿用外文创作,所以在世局嬗变之际选择留下。谣言传说共产党要‘杀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凭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们‘短命死矣’,不愿离开父母之邦。这是实话实说。

我们发现新中国并不像反苏小说中所说的。我们既然只求‘坐冷板’,端上‘金银饭碗’生活无忧,有书可读,还要求什么呢?”“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其实早在1948年,香港大学就曾约钱锺书去任文学院院长,1949年,杭立武邀他去台湾大学任教授,朱家骅许给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牛津大学也约他去任Reader,但他们都不愿离开大陆这片故土,以最坏的打算留在国内,以最低的要求求生于新中国,所以结果往往使他们有“始愿不及此”之感。

1949年8月26日,钱锺书从上海抵达清华。工作一年后,在清华同学乔冠华的介绍下,他被调往翻译《毛选》委员会工作。钱锺书不是中共党员,获得如此极具政治意义的工作,在当时一般人眼中无疑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这确实抬升了钱锺书的政治地位,给他增加了一层保护膜。1951年“三反”运动开始后,钱锺书在城里参加了“洗澡”运动,“洗了一个中盆澡”,还回清华学习,参加各式会议,最后顺利过关。

一位党代表和钱锺书握手说:“党信任你。”1952年院系调整,夫妇两人同被调任文学研究所外文组研究员,暂属北大,后划人中科院(后转为中国社科院)。钱锺书调离教学岗位,对他来说并非坏事。美国的胡志德说:“如果一直教书,那么他的尖锐辞锋和那刺人风格,在政治斗争中,必定会被狂热的学生取其所需地改造成用来攻击他自己的武器。

翻译《毛选》工作于1954年底告一段落,钱锺书回文学研究所工作。他本该进外文组工作,可是这个组已经满了,郑振铎就借调他到古典组,要他选注宋诗。为了少犯错误、沾染是非,他们变得“离群索居”,日常就在家里工作,每月汇报工作进程。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成批的大教授担任了外事翻译,其中定稿由钱锺书掌舵。

这期间有关钱锺书“黑材料”一事不得不提。思想改造运动过后,相当一批知识分子要求入党,北大教师也不例外,他们频频向组织汇报个人思想,反映他人情况,要求入党。中共也考虑吸收一批知识分子入党。这时传言周扬曾问过何其芳:“为什么不发展钱锺书入党?”钱锺书听闻此说之后,惴惴不安,发愁不已,生怕组织找他谈话,思想遂产生负担。

但就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示意文研所发展钱锺书入党不久,一份反映他“思想反动”、“政治历史复杂”的“黑材料”,出现在文研所党政领导的案头,一下子使他成了北大反动教授的典型。钱锺书入党之事戛然而止。这份“黑材料”是1955年肃反运动中,新北大背靠背搜集的知识分子政治排队材料,后被收入高等教育部报送中央的关于北京大学的情况简报中,题为《北京大学典型调查材料》,供高层参考。

材料中,记载了钱锺书多种“反动言论”,如说他解放前和美国间谍特务及清华特务关系密切,曾见过蒋介石,为他译《中国之命运》,解放后散布反苏反共和污蔑毛泽东的话云云。这份未经查证的材料,在钱锺书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装进了他的人事档案。1956年1月,在中央召开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期间,该材料又被印发给与会者参考。钱锺书的反动名声,由此越传越广。这份材料直到“文化大革命”初期别人写他的大字报他本人才知道。

关于发展钱锺书入党,据说他的清华同学胡乔木就多次动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而他总是感叹不已,认为自己不符合共产党员的标准。不仅是共产党要统战他,当年国民党也曾争取过。说是朱家骅曾游说介绍他加入国民党,也被他拒绝了。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