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铁路局原副局长每小时敛财近万 头疼如何藏钱

03.08.2014  13:45

一项对数百名落马官员的调查显示,贪官之所以会把大量现金藏在自己家中,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规避风险。

畸形心理 “在家数钱的滋味最过瘾

你知道什么滋味最过瘾?我告诉你,在家数钱的滋味最过瘾! ”——辽宁省原清原县副县长李树森因贪腐获刑前对下属如是炫耀

莫里哀的名著《吝啬鬼》里,老财迷阿巴贡把装金币的罐子埋到地下。每当感到孤单寂寞时就把罐子挖出来数一数钱,心情立刻变好,然后再重新埋下。

现实中,有此“怪癖”的贪官不在少数,这也成为一些贪官喜欢把钱藏在家里的原因。

如原河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李友灿,疯狂聚敛了4723万元巨款。但他却惜钱如命,他交代说,对他来说,最大的“享受”就是每次到藏钱的房子把那些现金一摞摞铺在地上,数上一遍,然后“静静地欣赏”。

有此同好的还有原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罗鉴宇,他被判处死刑。法庭上他说,自己从不缺钱花,但每次数着别人送来的钱时就有一种“愉悦感”。

原重庆巫山县交通局局长宴大彬也是数钱爱好者,他不仅爱钱,而且更喜欢崭新的连号人民币,因为“数起来更有感觉”,最终他因受贿2200余万元被判处死刑。

新华社一则报道中称,个别贪官有着对金钱近乎变态的追求,把囤钱当成一种爱好,就像集邮等收藏活动一样。他们的兴奋点不在于花钱,而在于怎样搜刮到更多的钱。

掩耳盗铃 借“装穷”隐藏贪腐行为

面对轻而易举到手的金钱,我既欣喜若狂又胆战心惊。对收受的钱财我一分也不敢动,生怕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犯罪行为。 ”——因贪腐获刑15年的四川省彭州市原市委书记陈家荣在狱中忏悔

不少家藏巨额现金的贪官对外却以生活俭朴甚至近乎吝啬的形象示人。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好多贪官怕被发现蛛丝马迹,选择在家中藏钱,这是一种典型的企图掩盖腐败、蒙混过关的心理。

如把1500万元公款埋在地下的原秦皇岛市煤炭检测中心主任李小林,他平时生活低调,常年开着一辆长城皮卡,单位领导让他换台新车,他总是说“没钱”。

被称为“全国内湖渔政贪污第一案”的主角原苏州吴县市渔政管理站阳澄湖分站站长李永元,侵吞国家财产300万元,但他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唯一嗜好是翻看存折。李生活极其俭朴,早饭只吃一碗泡饭,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制服。媒体称,“如果在单位值班打牌输了几块钱,他的脸能阴上一整天。

再如甘肃省文县政协原副主席何晓林,其虽然疯狂谋取了巨额财产,却吝啬得如同“铁公鸡”。媒体报道,他为情妇买房耗资20万,可不久却变着花样从情妇手中要回10万。此外他不吃肉蛋奶、不喝酒,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很显然,这些官员之所以热爱装穷、哭穷,在对金钱近乎变态的追求之外,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不暴露贪腐行为。

不过,事实证明,无论贪官隐藏得再深、把钱藏得再好、手法再复杂和隐蔽,也都是在掩耳盗铃,最终还是要露馅。

巨贪案例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原总经理、董事长李培英 受贿2661万余元,贪污8250万元

●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 受贿1.45亿余元,贪污5300万余元

●呼铁宣传原副局长马俊飞 收受他人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超1.3亿元

●中国石化原总经理陈同海 收受他人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1.9573亿余元

从胡椒、真金白银到字画玉器

多数贪官的“最爱”还是现钞

古代的硬通货主要是“”,因此贪官敛财也比较物质化,除黄金白银,其他的如积粮多少“”、蓄奴多少“”,储苏木胡椒多少“”……在货币流通发达的现代,尤其是货币电子化的今天,贪官们的“家底”除了字画珍玩、购物卡,他们对现钞更多了一些钟爱。以现金方式保存贪腐所得是多数贪腐分子的选择,这种做法占被调查样本总数的61.3%。

实物 胡椒也曾是“硬通货

贪官们喜欢“积蓄”的物品一般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应该属于那个时代的“硬通货”,二是易于储存,便于夹带,三是价值高,易于交换。

在古代,货币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农业社会,粮食、土地和劳动力是最根本的生产资料,官位大小也是以此衡量。于是,古代贪官往往以积蓄粮食、私吞田产,抢掠人口为能事。

北宋有个官员叫朱勔。他投徽宗所好,以承办“花石纲”为名捞取钱财,以致家藏甚富,置田30万亩,时称“东南小朝廷”。

而除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料,还有一些被社会广泛认同的“实物”也成为古代贪官们在意的财富。都有什么呢?记载中未曾明言,但从古代财富系列中也不难猜到——唐代宗时宰相元载专权贪污,被抄家时起赃无数,其中取出八百石胡椒。在这里,胡椒其实是当时的一种外域贡品,十分珍稀,明朝时甚至用胡椒苏木折俸,可见其价值不菲,在当时可堪“硬通货”之用。此外,玉石、珊瑚也是当时被接受的行贿受贿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