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铜鼓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国家标准

09.04.2015  19:11

  4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的2014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铜鼓县榜上有名。
  近年来,铜鼓县坚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当作继“普九”达标后,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高度重视农村中
小学建设。2011年,铜鼓县荣获“江西省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称号。

  铜鼓县有农村中小学校32所,目前已完成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学校达到19所,正在建设的7所,其余5所纳入规划建设,全县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带溪乡柳溪小学是一所农村教学点,只有一、二年级26名学生。过去,教学点是一栋低矮的旧平房。去年,县里和村里共同集资60多万元,新建了一所四合院式的学校。我们走进2年级教室时,二年级教师刘石生正在使用电子白板给学生上语文课。学校有教师休息室、食堂、乒乓球室、图书室,有各种教学器材、体育器材价值5.5万元。

  “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家长可以放心外出务工了。”柳溪村在外务工青年钟芳菲说。


  铜鼓县将上级转移支付危房改造项目、校舍维修项目、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等资金,尽量安排给村小及教学点,县里还出台奖补政策,调动乡镇投资农村中小学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县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工程建设资金按30%奖励,农村中小学工程建设项目涉及行政事业性费实行全免、经营性收费按50%收取,县发改委、财政、国土、建设、环保、质监等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急事快办。

  2013-2014年,铜鼓县投入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另外,投资近2000万元,为全县农村学校配备电子白板、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目前,铜鼓县农村中小学教学、运动、生活等设施和功能性用房均达到省最新颁发标准。

  铜鼓县把农村教师的津贴分等级发放,离县城最远的、最偏僻的乡村,教师每月可拿的津贴最多,离县城较远、区域较偏僻的乡村和离县城最近的乡村教师每月拿的津贴递减。港口乡水坪教学点是铜鼓最偏远的教学点,教师谢洁心介绍说,她们的特殊津贴700元/月。在铜鼓,农村教师特殊津贴60元至700元。

  铜鼓县在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今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的李菊伦、邹盛彬,均为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国家规定,城市中小学以21名学生配一名教师核定师资,农村中小学则以23名学生配一名教师核定师资。事实上,铜鼓县农村中小学师生比例在1:18左右。

  为使农村教学点教师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铜鼓县由县级财政统发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比照公务员标准落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并且由县财政统一安排了教师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让铜鼓农村教师感到幸福的不仅仅是工资、补贴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他们更看重的是各类面向全体农村教师的培训。县教育局长刘东国说:“近年来铜鼓县对农村教师的政策倾斜着眼于两个提高:提高生活待遇,提高教师素养。而面向全体农村教师的专业培训则是提高素养的快捷途径。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学质量,近3年来铜鼓县共引进、招考录用162名大专以上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学校,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的问题。

  大段中学有教师36人,其中第一学历本科的22人,大专学历的14人。“最近3年,学校引进10名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来校任教,老师以满腔的热忱投入教学工作,学校充满青春的气息。最近几年,学校考取重点高中的考生都在50%以上,今年达到了53%。”校长邹至光说。

  棋坪镇罗坊教学点原来3名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平均年龄50多岁。2009年他们全部退休后,县里调入刘茹、方芳、黄银雪3名大学毕业生。在刘茹老师的带领下,学校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刘茹、黄银雪所任教的学科分别名列全县第一、第二,开了村小教学质量提升迅速的先河。

  说起教学质量,棋坪镇罗坊村的村民尤为自豪,2013年全县理科状元、2014年全县文科状元均出自罗坊村。

  如今,全县各中小学在推广田径队、文艺队、乒乓球队、竹竿舞队“四队”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各自校情,选择特色项目,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一校一品”特色鲜明。2011年,铜鼓师生自编节目《竹藤花》受邀参加CCTV模特大赛总决赛颁奖晚会;温泉石桥小学被中科院授予“中科院科普示范基地”;温泉实验小学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操作教室”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