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县发展生态经济有“守”有“攻”

30.07.2015  09:41

【《生态江西 五河问源》栏目曲】
(请报头)修河源头的铜鼓县,发展生态经济有“”有“”,组织乡村护渔队,减少林木采伐;发展林下经济,主攻生态旅游,经济增长的可持续不断增强。江西台记者汤云柯、铜鼓台记者罗芳报道。
修河上游叫金沙河,它流经铜鼓县高桥、棋坪、港口等乡镇。金沙河原先鱼类资源丰富,有十几种鱼类。后来,因为常常有人电鱼、毒鱼、网鱼,鱼儿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脏。
为还母亲河一河清水,去年,高桥乡高桥村、胆坑村的不少群众自掏腰包,买了3000多元、近5万尾鱼苗放流金沙河,还自发组成护渔队。
【现场流水声、虫鸣声,压混】
高桥村的护渔队有六名队员,由党员、村组干部、有责任心的老同志组成。他们晚上打着电筒、带着温湿度测量计,分成三组轮流巡查河道。党员、村民郑恒峰今年72岁了。
【录音:娃娃鱼在我们高桥生长、繁殖,为我们的高桥生态环境、生态旅游打好一个名牌。所以我对这项工作感到荣幸。】
现在,高桥乡的各村都成立了渔业资源管理协会,组建了村民义务护渔队。
保护有成果。2015年前5个月,修河水质都达到了地表水Ⅰ类标准。
铜鼓多山,森林覆盖率超过87%,人均森林面积全省第一。铜鼓多树,活立竹5381万株,木材蓄积量1050.6万立方米,人均排名全省第一。
为保青山,铜鼓县逐年核减木材年度采伐计划。年度木材采伐指标由2008年的15.7万立方米下降为2014年的4.55万立方米,并从去年开始逐年核减35%的木材年度采伐计划,力争三年内全县封山育林。铜鼓县林业局党委委员吕敬国说:
【录音:对高耗材的加工企业进行“关、停、并、转”,对阔叶树的加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关停。原来我们木材加工企业数量最多的时候100多家。现在只有30多家。我们还会继续关闭。就是实现全面封山。】
守得住青山,还要造得出金山。铜鼓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计划两年内把五千亩水栀子造林基地的面积翻一番。每亩的纯收入每年有两千多元;还发展毛竹产业。根据国家林业局文件,在全省第一个全面放开毛竹管制。去年开始不要林木采伐证和木材运输证。
【现场虫鸣声,压混】
仙姑坛风景区位于铜鼓县南部15公里处。漫步山间竹林,可听鸟啼虫鸣,可观晶莹瀑布,可游明朝始建的仙姑坛,可住三星级的农家旅馆。
村民马运来于2005年创办仙姑坛度假村。山上的竹木只长不砍。五年里,山林日益茂密,景观日益漂亮。度假村去年收入超过二十万元。近期,马运来引进浙江客商的五千万元发展景区和度假村。
【录音:砍木头不是长久之路。整个林子把它留下来以后,我就考虑到城市里面的人就喜欢到林子里面来玩。就增加我们的收入。】
优质生态吸引各地客商来铜鼓投资旅游业。近几年,投资金额超过一亿元的旅游项目有六个。2014年,铜鼓县接待游客突破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5亿元。
荣获了“首届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等一系列绿色奖牌的铜鼓县,将于8月获得国家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的授牌。副县长涂婷婷说:
【录音:作为江西五大河流之一修河的源头,我们对生态的保护也是铁心、硬手。以前是砍树经济。现在是看山经济。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江西、湖南、湖北加宜春三加一的休闲、养生后花园和国家级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带动我们百姓的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