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放贷看“人品” 资产不实及“月光”会被拒

22.10.2014  11:48

    随着央行房贷新政的出台,已有不少市民享受了“认房不认贷”的福利。然而,仍有一批首次购房的市民贷款申请遭到拒绝,这让他们甚是不解。

     单位地址难住贷款人

    国庆节前,小钟在南昌红谷滩新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向省内某国有银行申请30万元贷款,计划按揭20年。“原以为银行放款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想到拒绝了。”小钟介绍说,自己向银行递交的个人信用报告良好,而且还是首次购房、首次贷款,当时银行工作人员也承诺正常情况下没有问题。

    对于小钟的不解和不满,负责此次贷款的银行信贷员表示可以理解,并立即向省行审核部门进行询问。“省行来电核对相关信息时,你连单位地址都没有说明白?”询问的结果令信贷员和小钟都哭笑不得。原来,省行在审核材料时,通过电话联系了小钟,核对了他的收入情况、家庭成员状态、单位名称等,但单位地址难住了小钟,因为今年上半年刚搬了新大楼。

     申请被拒时有发生

    和小钟一样,很多市民认为贷款申请被拒绝,一般会是个人征信有问题。殊不知,被银行“莫名”拒绝的不仅仅只有小钟一人。

    “除了像小钟这样因为个人信息核对出现状况之外,贷款申请遭拒还有其他多种原因。”某国有银行信贷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贷款申请被拒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政策偏紧的情况下。

    据初步估计,平时概率在1%左右,一般情况下通过补交资料等可以重新获得审批;而在政策偏紧的情况下,概率就会升高至3%左右。比如,去年贷款额度普遍偏紧,各家银行在政策允许范围之内将首套房的贷款利率上浮10%,而贷款者早前提交的申请为基准利率,银行在征求贷款者是否同意利率上浮意见时被拒,那么就会以“排队”为由婉拒贷款者的申请。

    银行放贷还看“人品

    实际上,银行放贷都有自己的标准,除了核准个人信息,还会看“人品”。“资产不实、负债率过高、资料欠缺首先会被拒。”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比如倡导优先享受的年轻人,贷款购买豪车开着,平时却是“月光”,父母赞助了首付让他们自己按揭还款,这种情况一般会被拒绝,原因在于豪车属于消耗品、无其他资产积累,潜在风险较高。或者,自己因曾担保了民间借贷、办理了民间借贷等情况,资产凭证不便于提供给银行而造成资料不全,银行就会毫不犹豫地拒绝。

    另外,申请者不要夸夸其谈,要如实反映情况,争取获得最大的信任。曾经出现过因申请者在接受审核调查时称自己股票、基金账户满仓,让银行认为其所提交的贷款用途包含虚假信息而拒绝放款。

    “除此之外,信贷员的职业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这位负责人说,正常情况下,信贷员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办理贷款的相关手续没有问题,但出现过个别信贷员丢失客户资料、证件等影响正常办理程序,所以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贷款员也比较重要。(原题:没说清单位地址贷款申请竟被拒 银行人士提醒多种原因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