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穿南北 千里铸通途——写在昌赣客专火热建设之际

21.08.2017  21:55

  南昌—赣州。江西一北一南两座重要城市,以昌赣客专的修建为契机,省会与赣州市首次以高铁牵手,不仅进一步缩短南北之间的时空距离,还将助力赣中、赣南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成为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先导性工程。

  江西—广东。江南一北一南两个重要省份,通过昌赣客专以及向南连接的赣深客专,绿色生态大省、正在崛起的江西与位居全国经济发展前列的沿海发达省份广东,将更好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区域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往。

  一线穿南北,千里铸通途。正在火热建设中的昌赣客专,是国家规划京九高铁的重要一段,是我省构成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十字形”高铁大动脉,完善连接“一带一路”铁路通道网络的重要一纵,是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推手;高铁建设呈现出施工与科技创新、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项目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特点,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科技线、生态线、黄金线。

   科技线:展现江西智慧

  昌赣客专在赣州、吉安和泰和境内3次跨越赣江,全线12次上跨高速公路,改造既有京九铁路车站4个,与既有铁路交叉、并行的地方多,且沿线岩溶等不良地质、复杂地貌多,施工难度大。建设者们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首要之务,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实现了多项国内首创或领先的技术成果,在高铁的“智能建造”中展现出江西智慧。

  “在高速铁路上,列车以35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驰而过,各项指标都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容不得丝毫闪失。”昌九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昌赣客专吉安指挥部指挥长杨雷民告诉记者,“在轨道板的生产制作方面,昌赣客专全线运用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轨道板。生产过程中,研发了轨道板智能雾化洒水养护系统、轨道板自动化脱模机、轨道板三维激光检测仪,使轨道板的精度从0.1毫米提高到0.02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实现了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昌赣客专11个标段的试验室和拌和站均安装了信息化系统,建立了信息化系统管理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培训及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并每天登录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信息化报警采用手机短信通知,及时准确做好数据录入、分析和管理工作。

  在CGZQ—2标段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每个桥墩上都贴有二维码,拿起手机扫描即可获得该桥墩的全部信息。除此,二维码还应用于箱梁、T梁等各个工点,建立起以二维码为基础的现场管理系统,优化了流程,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箱梁、T梁的预制是昌赣线整个工程的重点。在丰城东制梁场生产现场,记者发现,该梁场采用了智能喷淋系统,定时对梁体进行养护,提高了箱梁养护质量及效率。同时,该梁场还采用智能张拉工艺,加强了张拉过程中同步率及伸长值的控制,保证张拉的准确性。在压浆工艺上,该梁场采用智能压浆系统,实现箱梁压浆过程中的真空度、浆体配比自动计量、压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自动化控制。

  除此之外,昌赣全线通过加大对铁路工程电子施工日志管理系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V2.0系统等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基本建立起科学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全方位管理模式。

   生态线:提升江西颜值

  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以及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发展征程中,昌赣客专在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同步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建“绿色昌赣铁路”,一边修高铁一边不断提升江西颜值。

  ——在确定技术标准、建设方案等过程中,建设者们充分考虑沿线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和产业布局,并结合工程建设条件、土地综合开发潜力及工程造价,科学确定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

  ——在站房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和体现当地文化元素,更加注重以“经济适用、有利开发、降低成本”的原则来合理确定站房规模及空间布局。同时,更加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高效衔接。

  ——在路基建设中,建设单位在需要完成墩身和路基施工的地段,做到完成一段、平整一段、绿化一段、防护栅栏安装一段,真正打造绿色工程。

  跨赣江特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各种复杂工艺方法进行4D施工模拟,通过“先试后建”,极大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同时,集成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混度、主梁沉降等实现全过程管控,不仅顺利推进了工程,还极大保护了环境。

  为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昌赣客专还专门选择“绕道”,通过施工难度更大、地形地貌更加复杂的万安、兴国等地,充分体现了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厚爱。

  在赣抚运渠特大桥和赣江特大桥水中墩桩基施工中,建设单位采用导流槽和钢护筒作为泥浆池进行循环泥浆循化,多余泥浆及时外运,有效防止了泥浆外泄污染水体。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河水均清澈见底。

  路在绿中走,人在画中游。在昌赣专线的建设中,检察机关、建设管理单位、工程参建单位还共同成立了“绿色昌赣铁路”专项预防工作领导小组,齐抓共管,确保沿线生态保护“全覆盖”“无死角”。

   黄金线:助力江西发展

  事实一再证明,铁路不仅是一个运输通道,更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黄金发展线。20多年光阴荏苒,今天,京九铁路江西段的“升级版”——昌赣客专即将横空出世。它将极大推动江西发展,带给江西更多振奋和无限遐想。2019年建成后,将形成以省会南昌为中心、覆盖全省主要市县区的“2小时交通圈”。一条纵贯江西的高铁大动脉,其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

  昌赣客专北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南连井冈山革命老区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地理区域特点,又赋予了其非常特殊的使命和意义。目前,昌赣客专沿线的赣州、吉安等地区正以这条“经济动脉”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规划、实施“昌赣高铁经济带”“高铁新城新区”建设,优化完善城市功能,重新布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目前,沿途经过的吉安市,正围绕昌赣客专建设,按照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规划投资309.1亿元,建设以吉安西站为中心,控制区面积约37.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为7.6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区,重点发展创新创业、文化教育、金融商贸、休闲度假等产业,计划2019年与昌赣客专同步运营。

  放眼全国,在国家高铁规划图上,随着“八纵八横”网络的出炉,江西的高铁地位日渐上升。如今,昌赣客专、赣深客专及部分规划中的线路都将成为国家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极大缩短江西、特别是赣南等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密切经济联系。

  华东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查伟雄教授认为,昌赣客专不仅仅是省内的高铁大通道,还将是连接珠江三角洲的高铁大通道,同时,经赣州向东还可以连接海西经济区。今后,武九客专、池九客专等高铁建成之后,昌赣客专的作用和效益将更加明显。

  看着正在火热施工的昌赣客专,我们满怀喜悦。畅想不久将运营的高铁大动脉,我们满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