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县桥头镇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营林模式
位于井冈山脚下的桥头镇店前村,山多田少,森林资源丰富。全村现有5个村小组, 170余户,770余人,林地面积8400多亩,户均50亩,是耕地的10倍,山上主要生长杉木、毛竹、阔叶树。林改以前,村民们都是各自管理,粗放经营,收效甚微。2009年7月16日,以曾广远为首的7名农户自发组建了泰和县桥头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以打造现代速生高效丰产林为目标,严格推行“统一规划造林、统一科学管护、统一木竹经销、统一利润分配”的“四统一”经营模式,全力为社员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让树木真正成为了百姓的“摇钱树”、“致富树”,让林地成为村民名符其实的“绿色银行”。几年来,全村95%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也吸引了周边的春和、小山、东山、中坪、毛家等村林农加入,合作社现有社员386户,林地面积23200亩,主要树种为杉木、毛竹、阔叶林,其中近成熟杉木林面积2100亩,杉木蓄积量23000m 3 ,杉木中幼林面积8600亩,毛竹林10300亩,毛竹立竹达130万根,山场价值过亿元,真正做到了当前效益明显、中期效益可望、未来效益巨大,展现了一个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2013年9月该合作社被省林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和十佳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
一、 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做法和经验
(一)选好“能人”,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合作社发起人现为理事长的曾广远为人厚道,不怕吃亏,诚实守信,原本一直经营木材生意,为了带动村民一起致富,他停下了自己的木材贩运生意,在自家山场上率先植树造林取得成功,再通过发动党员、组长积极做示范,让林农看到合作社山场的管理好、效益好后,林农主动把自家的山场交到合作社手中,积极参股入社,为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
(二)创新“模式”,以培育资源为总抓手,壮大农村经济。桥头镇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政策扶持下,坚持“民办、民管、民投股、民投资、民受益”的办社原则,由发起人共同出资30万成为注册资金及股金,吸收村民以现有山场入股,每20亩划分为一股,实行“统一规划造林、统一科学管护、统一木竹经销、统一利润分配”的“四统一”模式。
1、统一规划造林,让山林重现生机。合作社成立以前,村民造林比较粗放,荒废了一片好山,村民采伐的木材被木材老板刻意的压价,间伐出来的小径材无人组织收购只能烂在山上,每亩山林成材平均不超过3方。传统的以户为单位经营山林的模式,既没有规模效益,又存在矛盾纠纷,严重制约了山林的经营效益。该合作社科学规划,从零星采伐造林为规模化连片造林,节省了劳力,节省了成本,小面积变成了大面积,各户山林之间的界址纠纷彻底消失,充分利用了山场,提高了林地利用率。合作社统一采购良种壮苗,统一聘请林业专家现场指导,确保造林成活率,既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又提高了林业生产率。山场通过入社改造后,像对待耕地一样精耕细作,间伐期则从8年缩短为4-5年,成林采伐期也由原来的25年缩短为现在的17-18年。改造后造1亩杉树林从清山、栽植及3次精心抚育,投劳10个工,成本总计约800元,从第4年间伐就能收回成本,然后无须再投资投劳,18年左右林木成材每亩可达到15-16方,采伐后纯收入不低于1万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2、统一科学管护,让山林充满活力。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这家缺技术,有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予以指导,及时告之施药、施肥;那家缺劳力,有合作社统一调配劳力,组织专业人员造林抚育;那家缺资金,有合作社统一垫资经营。通过合作社科学地将社员组织起来,该合作社实现了幼林及时抚育、中林及时间伐、毛竹低产林改造到位。前两年新造的杉木幼林,一年2次锄抚,现在已经3米高,来年再抚育2次长到4-5米高,就完全郁闭。
3、统一木竹经销,让山林提升价值。该合作社将林农的采伐指标实行统一分配,统一采伐,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限制零星采伐,严禁采伐阔叶林。统一收购后,取消了木材销售中间环节,通过林权交易市场公开拍卖或直接与省内外各厂家联系销售,将木竹价值最大化,从中获取最大利润,所有采伐木竹由合作社收购价比产地木材市场价杉木每立方米高50元,毛竹每根高0.5元,使林农真正得到了实惠。2011年,该合作社销售杉木400余立方,林农每方实得850元,产生销售净利润10万多元;2012年争取采伐指标731多方,每方销售均价1150元,产生利润达18万多元。
4、统一利润分配,让社员得到实惠。合作社销售木竹产生的利润,社员还可以参与二次分配,利润的20%分配给采伐了木竹的社员,其余60%分配给投入现金的社员,10%为合作社日常开支,10%留作盈余公积金,合作社争取到的国家项目补助资金不作截留而是全额补贴林农。截止目前,该合作社已争取毛竹低改项目资金4.5万元,省财政补贴10万元,造林项目补贴12万元,公益林抚育间伐补助3.6万元。
(三)架起“桥梁”,建立农户与政府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于其成员为宗旨,第一是社员的收入可观,不再为村民全面小康担心。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从2012年开始每年可采伐600-800方,间伐200-300方,再过三到五年,合作社所有的山场全部改造后,年出材量达到1500-2000方,那时每家每户都有几十万,山林真正的永续利用,荒山变金山。第二是政府与合作社形成了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前是众多的以“户”为单位的林农与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打交道,现在是合作社代表众林农“一家”与政府打交道,通过合作社这座“桥梁”既减轻了政府的工作量又方便了林农,由以前的林农单个申报采伐许可证改由林业主管部门5年采伐指标一次性下达给合作社,方便了林业证照办理,合理规范了林业管理;消除了林木偷盗现象,林业治安秩序良好;加强了山林火灾防范;有效落实了国家优惠政策惠及林农;加快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
(四)完善“管理”,发挥合作社互帮互助的优势促社会和谐。合作社是一个大集体小社会,管理灵活,设有林业治安员、纠查员及兼职病虫害测报员等等,分工明确,专职管理。合作社对社员以及社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有助于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社员曾福根,是店前村店前组的贫困户,长年外出打工,18亩责任山无人照看,合作社按照统一模式、统一价格组织富余劳力帮助采伐造林,而曾福根本人则用采伐收益完成了家里房屋的改造。罗家组的罗永恩加入了合作社,2012年建房急需用钱,按照统一采伐造林的原则去年并没有安排采伐计划,合作社则根据罗永恩山场的森林资源状况,预先借款5.8万元助其建房,在今年采伐后扣除而不收利息。近几年来,合作社就社员在建房、娶亲、升学等应急资金上给予周转帮助,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帮扶解困,深受欢迎。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林业专业合作社面临一些困扰:一是公共基础设施投入资金不足,林区道路建设需要资金50万元,目前已投入12万元,缺口较大;二是后续发展资金不足,合作社流动资金少,还有7000多亩毛竹低效林和2000多亩的杉木低效林需要改造;三是前期规费偏高,山场目前以间伐为主,林农前期收益偏少,育林基金70元/㎡,有些偏高;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林区道路建设、造林补贴、抚育等方面项目没有向合作社倾斜。
根据店前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提出几方面的建议:
(一)加大支持力度,为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命脉,在利润空间狭小的种植业,合作社积累发展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需要政府从各方大力支持。1、财政扶持方面。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扶持力度。研究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初期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以增强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对农民合作组织购置大型农机设备等固定资产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财政贴息支持。2、税收方面。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细化措施,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比如针对林业见效周期长的特点,研究税收减免政策,可以考虑“五免十减半”,前五年因为栽种、抚育基本没有收益,减免税收,第五年到第十年的间伐期收益不大,实行税收减半。3、金融信贷方面。努力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问题,一方面,出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优惠政策,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增加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贷款额度和贷款总量。另一方面,从制度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培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良好的诚信意识,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成为市场经济中真正独立的法人主体。支持和鼓励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农民担保协会,探索成立资金互助社。4、项目和产业支持方面。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基层组织一样,可以作为农业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单位,独立申报、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贫项目、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基地建设、“一村一品”项目、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水利、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各类项目,并予以适当倾斜。5、借助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在保证合作社以农民为主的情况下,吸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与等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多方式融资,壮大合作社财力。
(二)重视人才建设,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办好合作社关键在人才,一是对合作社负责人和骨干社员进行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抓好合作社成员尤其是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努力为合作社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二是建立辅导员队伍建设,培育促进合作社发展的中坚力量。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得力人员作为辅导员,深入农村辅导培训,定期授课、现场教学指导,定点联系,提供咨询,切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三是借鉴选拔大学生当村官的经验,鼓励年轻大学生到合作社干事创业。建议制定优惠政策,财政建立专项奖励资金,鼓励和引导农技人员、经营人才、高校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对献身合作事业的优秀人才,尤其对优秀牵头人和专门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鼓励其扎根农村,献身合作社事业。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健全合作社运行机制。一是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合作社章程》, 建立健全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制度和盈余分配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为每位成员分别设立成员账户,准确记录成员的出资、交易、公积金变化等情况,依法严格实行财务公开,确保成员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二是要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合作社的登记准入制度,加强合作社的源头管理;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执行监事)“三会”治理结构。三是要探索专业合作社新形式。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四是增强服务功能。强化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服务职能,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引导合作社积极与各级农技部门、农科院所、技术协会和大专院校建立紧密的技术协作关系,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撑,增强农业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