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内发现疑似昭明镜 内圈有“见日之光”等八字铭文

14.11.2015  12:5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地区之一,铜镜因镜背多有精美图案铭文纹饰,成为古代青铜器中独成体系的精美工艺品。铜镜背面铸铭文是战国晚期出现的一种新式样。经过西汉早期的发展,至汉武帝以后,铭文逐渐成为铜镜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汉代铜镜一个显著特征。

  11月13日,记者获悉,南昌西汉海昏侯西回廊内出土了一面非常精美的铜镜。打量这面铜镜可看到,内外圈均有铭文。据海昏侯墓专家组副组长张仲立初步考证,这面铜镜是昭明镜,既是一种生活用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他同时表示,还需要后期对铭文作进一步识读后才能最终确定。

  西汉中晚期 流行圈带铭文镜

  铜镜是我国青铜器中一个重要门类,其地位在青铜史上非常特殊。据文献记载,自战国以来,传统的三代礼乐日趋崩坏,诸侯率相征伐,象征王权与神权的青铜文化逐渐衰落;而铜镜却在此时异军突起,成为战国以后青铜世界的主角。铭文铜镜出现于汉初,也正是传统钟鼎铭文消亡之时,所以有学者称“鼎铭衰落时恰为镜铭兴起”,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与三代金文不同的是,西汉铜镜铭文所反映的多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与文化活动,小小铜镜实为西汉社会精神文化的一个真实缩影。

  记者查证相关文献获知,圈带铭文镜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是西汉铭文镜中一个主要门类。此类镜以环状铭文带为主要装饰纹样,分单圈铭文镜与重圈铭文镜;按铭文内容可分为昭明镜、日光镜、清白镜、铜华镜、日有熹镜、君忘忘镜等。其中最常见者当为昭明、日光二镜,多为汉尺六寸以下的小镜,数量最多,流传最广。

  海昏侯墓出土昭明镜?

  昭明镜是宣帝至王莽前流行的一种汉镜。昭明镜铭文标准内容为四句六言二十四字:内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壅塞而不泄。但一般铜镜上铭文不全,有的字与字之间填上一个“”的符号,字体多方折。

  “铜镜上有‘昭明’字样,这是昭明镜的重要特征。”张仲立说,对铜镜镜铭内容和书体变化的研究,可明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思想意识变化。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昭明镜上多会出现“见日之光以昭明”等铭文。昭明镜直径大都在8~12厘米之间,圆钮,钮座可分成圆座、连珠纹座、四叶纹座三种,以前二种更多见。根据内区纹饰又分成连弧纹昭明镜和圆带昭明镜,连弧纹又分八弧和十二弧之分。

  张仲立表示,海昏侯墓西回廊的铜镜出土时,从外形看是昭明镜。“当时因怕青铜镜被氧化,所以快速装箱,没能仔细阅读镜上的铭文。

  根据徐长青的提示,记者浏览了海昏侯墓内出土的铜镜图片,发现这面铜镜为八弧铜镜,也是一面重圈铜镜。铜镜非常精美,花纹和铭文都是凸出的阳文所刻。从内圈铭文上可看到共有8个字,能识读出前四个字为“见日之光”,第六个字为“”字。外圈铭文共有32个字,能识读出“白事君忘”等字样。

  “汉代铜镜比较盛行,在江西出土了不少。但如果这面铜镜是昭明镜,则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徐长青说,下一步他们将组织古文字专家对铜镜上的铭文进行识读,以确认是否为昭明镜。

  铜镜上铭文为篆隶式变体

    昭明镜书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篆隶式变体,似篆似隶,篆中带隶,字体活泼,流畅秀美,圆笔中带有方笔,基本可以发现当时书体从篆书向隶书蜕变的端倪,常见于完整铭文的铜镜中,多见于连珠纹钮座圆带昭明镜。另一种是字体比较方正,与汉代铜印印文的缪篆如出一辙,特别是字与字之间夹着“”字,使整个铭文呈现出一种固有的韵律美,常见于省字减句夹字的铜镜中,多见于圆钮座连弧纹昭明镜。昭明镜铭文内容以赞美铜镜的质量和效用为主,然完整者六言成句,辞藻朴实,对研究汉文学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据有关考古资料,昭明镜在西汉中期其铭文字体瘦长,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其铭文字体稍显方正,以此作为鉴别这类铜镜年代的依据之一。

    记者注意到,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这面疑似昭明镜上的铭文字体显得比较方正,属于篆隶式变体,似篆似隶,篆中带隶。如内圈铭文中的“”字,既有篆书笔法,也有隶书笔意;而“”字一看便知是秦代盛行的小篆。

    汉代昭明镜以文字作为主要的镜背装饰,为后世研究汉文字提供了真实的历史印迹。

    昭明镜中的透光镜被称为“魔镜

    据徐长青介绍,汉代昭明镜中存在一种十分特殊的铜镜,其外形与一般铜镜无殊,但当光线照射镜面时,在墙上可以反映出与镜背铭文和纹饰相应的影像,称为透光镜,甚为珍贵。

    相关文献记载,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称为“魔镜”的铜镜,其体现了光学和力学原理。透光镜因在阳光照射下其背面的图文能映到墙上而得名。按照文献资料的说法,海昏侯所处年代为西汉中晚期,那么,如果海昏侯墓内出土的这面铜镜是昭明镜,依据海昏侯的身份,会不会是透光镜就更值得期待了。对此,徐长青表示有待下一步考证。

    据有关专家研究,之所以称为之透光镜,是因为当光线照射在镜面时,昭明镜镜背的花纹会映现在镜面对面的墙上。这种铜镜在铸造过程中,镜背的花纹图案凹凸处由于厚薄不同,经凝固收缩而产生铸造应力,铸造后经研磨又产生压应力,因而形成物理性质上的弹性形变。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弹性形变叠加地发生作用而使镜面与镜背花纹之间产生相应的曲率,从而导致出现这种透光效果。(记者陈艳伟 实习生吴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