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村急袭战: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关键一仗

08.09.2015  17:36

长乐村急袭战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王晋飞,原题为:《长乐村急袭战: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关键一仗

  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八路军第129师在和顺县石拐镇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布置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任务。会后,八路军129师除以主力阻击沿正太路西进之敌外,师参谋长倪志亮、政治部副主任宋任穷等率领工作团和部分武装,到沁县、长治、晋城、武乡、襄垣、平顺、沁源、安泽、屯留等地,在中共地方组织及山西牺盟会、决死队的配合下,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开展改造旧政权、减租减息等工作,很快建立了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政权。

  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临黄河北岸。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游击战争的全面展开,对日军造成很大威胁。1938年4月初,日军以第108师团为主力的3万余人,分九路向八路军根据地扑来,准备对我晋东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围攻。

  长乐村战斗是粉碎日军“九路围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日军在这里遭到歼灭性打击后,其他各路纷纷撤退,八路军取得反“围攻”作战的胜利。此战也是八路军8年抗战中单次作战歼灭日寇最多的一次战斗。

  出武乡县城,沿沁(县)涉(县)东行15公里,路边的长乐村战斗纪念碑矗立在浊漳河河畔。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研究部主任郝雪廷说,闻名于世的长乐村急袭战就发生在这里。

  1938年2月,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在临汾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第二战区所属部队划分为西路军、南路军和东路军。当年3月2日,朱德、彭德怀正式出任东路军正副总指挥,负责晋东南地区的对日作战。东路军所辖部队除八路军第115师、第129师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第3纵队外,还有国民党军曾万钟部第3军、李家钰部第47军以及赵寿山部第17师、武士敏部第169师、朱怀冰部第94师等部队。

  1938年3月,八路军第129师通过截获的日军一系列资料分析,敌人准备发动一次大行动,其中一份资料明确标出了“4月上旬有较大攻击”的企图,其目标是寻找八路军总部及129师主力。

  收到129师发的加急电报后,3月24日至28日,八路军总部在沁县小东岭召开了国民革命军第二战区东路军将领会议,作出“以一部兵力钳制各路进攻之敌,集中主力相机破其一路”的决定。

  果然,4月4日,日军第一军集中各师团共3万余人,由同蒲路之洪洞、太谷、榆次,正太路之平定,平汉路之高邑、邢台,邯长大道上的涉县、长治,以及临屯公路上的屯留等地出发,分九路从东、南、西、北四面围攻晋东南地区的八路军和国民党友军。

  朱德与彭德怀立即致电左权、刘伯承:曾(万钟)军主力隐蔽集结于东田、西营一线,待敌进至襄垣以北侧击之;刘(伯承)师以协助曾军适时打击涉县向辽县前进之敌;徐(海东)旅及决死第1纵队打击或消灭沁源东进之敌;朱(怀冰)部集结马陵关、白壁地区,待机向祁县、太谷、寿阳之线活动;曾(国华)支队、陈(锡联)旅积极向平汉线袭扰……

  此时,从长治出发的日军117联队已经进逼襄垣县虒亭一带。为避其锋芒,更好地指挥反围攻战斗,4月10日,朱德、彭德怀率领八路军总部离开沁县小东岭,转移至武乡县城以西的马牧村。